據(jù)環(huán)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突然改變口風,聲稱美國同中方進行關稅談判時不會采取“強硬態(tài)度”,對華145%關稅“將大幅下降”。當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向投資者承認,眼下中美關稅對峙僵局“難以為繼”,并預計對華關稅戰(zhàn)“將在短時間內緩和”。國際媒體普遍認為,這是白宮試圖為其發(fā)動的關稅戰(zhàn)“降溫”,因為關稅戰(zhàn)已導致美國經(jīng)濟增長預期被大幅下調,并使金融市場面臨陷入巨大動蕩的危險境地。
特朗普(資料圖)
《今日美國》稱,雖然中美之間的正式關稅談判并未啟動,但特朗普仍擺出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這份協(xié)議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而且我認為談判很快會完成”。不過,他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又稱,如果不能與中國達成協(xié)議,“我們只需要設定關稅數(shù)字就行”。隨后,他又重復所謂“中國過去在貿易中占盡美國便宜”的荒謬論調。
過去這段時間,中美間的經(jīng)貿關系因為高額關稅,而變得異常緊張。而最近,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透露,他表示自己樂于在某個時機降低對華關稅。雖然他的話聽起來反復無常,但實際上,這是他一貫的談判策略,也是為了給美國經(jīng)濟找一個緩和的臺階。從特朗普的發(fā)言中,不難聽出他私下里很著急。特朗普急切地想與中國展開關稅談判,這種急切不僅源于他個人的愿望,也反映了他的團隊已經(jīng)意識到高關稅的錯誤性。他們必然明白,當前這種夸張的關稅政策不僅不可持續(xù),還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點爆發(fā)反噬效應。
美國港口(資料圖)
美國之所以會對華示弱,并不是因為美國忽然良心發(fā)現(xiàn),而是因為中方早有準備。起初,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僅為中國對美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國“必輸”。關稅戰(zhàn)打起來之后,美方才發(fā)現(xiàn)自身對中國的依賴比想象中的要更嚴重,從日常必需品到家電再到關鍵原材料,美國都要從中國進口,且由于中國是世界主導供應國,美國無法從其他國家找到替代,所以美國只能硬生生扛下關稅戰(zhàn)的傷害,吞下苦果。
事實上,無論特朗普如何強調關稅政策的“積極”作用,現(xiàn)實卻不容回避。許多美國企業(yè)已經(jīng)被迫積累大量庫存以應對關稅沖擊,但這種應對措施顯然無法長久維持。隨著庫存消耗殆盡,如果中美之間不能迅速達成共識,不但這些企業(yè)會遭受損失,美國普通消費者也將付出高昂代價。
美國制造業(yè)(資料圖)
更何況,特朗普的關稅戰(zhàn)不僅沒有給美國帶來多少財政增加,反而還表示要對內減稅,尤其是企業(yè)減稅,只能說,提高零售價格,來拉高美國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時給美國的企業(yè)家和富人降稅,這種操作也就只有特朗普能干出來了。而且隨著美國庫存商品的耗盡,美國企業(yè)必然還是得從中國進口商品,至于關稅的代價肯定不會落在中國企業(yè)頭上,美國企業(yè)自然不可能承擔,最后的代價必然是美國的消費者,而這只會給特朗普當局造成更大的壓力。
回看這一個月以來雙方的幾個回合,中國用自己的戰(zhàn)略定力、政治洞察力和斗爭技巧,向全世界再次證明,面對霸權主義的訛詐,妥協(xié)綏靖沒有出路,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也向全世界演示了一遍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當然,接觸會談只是“持久戰(zhàn)”中的一小步,美方不會心甘情愿放棄企圖,雙方博弈的過程還會很長。隨著時間線的拉長,我們會看到很多事情都在發(fā)生深刻變化,而這場“關稅戰(zhàn)”對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可能還需要很多年才能真正看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