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那些常常被我們當作有益腸道健康的益生菌,居然還有著神奇的 “情緒調節” 本領!
最近,萊頓大學的卡捷琳娜?約翰遜(Katerina Johnson)和勞拉?斯廷伯根(Laura Steenbergen)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npj 心理健康研究》雜志上。他們發現,連續服用益生菌短短幾周,就能明顯減輕壓力、焦慮和疲勞這些負面情緒,而且不會影響我們的積極情緒。
益生菌不僅可以做成藥片、飲品等補充劑,在酸奶、奶酪、酸菜這些發酵食品里也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大家都知道益生菌對腸道好,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它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約翰遜解釋說:“腸道和大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腸道里的細菌能通過迷走神經、免疫系統和激素等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以前動物實驗顯示益生菌對大腦功能和行為效果不錯,但人體實驗結果卻不太一致。這次,約翰遜和斯廷伯根用了多種研究方法,讓一群健康的年輕人連續一個月每天服用含有乳酸菌、雙歧桿菌的益生菌,還通過心理調查、每日情緒追蹤和電腦測試,來觀察益生菌對情緒調節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首次用每日情緒報告的方式來評估益生菌的效果。結果發現,和吃安慰劑的人相比,吃益生菌的人負面情緒明顯減少。斯廷伯根說:“每天讓參與者簡單匯報一下情緒,就能看出益生菌對情緒的積極影響,這太讓人驚訝了。而這個領域常用的心理調查問卷,卻沒能敏銳地察覺到這些變化。”
研究人員還發現,吃益生菌大概兩周就能改善負面情緒,這和抗抑郁藥起效的時間差不多。不過,抗抑郁藥在減輕負面情緒的同時,也會抑制積極情緒,益生菌卻不會。雖然如此,研究人員也強調,益生菌不能替代抗抑郁藥。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更傾向于規避風險的人,似乎從益生菌中獲益更多。而且,吃了益生菌的參與者,在識別面部表情時更準確,這說明益生菌可能影響了人們處理情緒線索的方式。
當然,關于益生菌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長期吃又會有什么影響,還有很多疑問。斯廷伯根表示:“也許未來,益生菌能針對性地作為早期干預手段,降低負面情緒發展成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風險,但這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 約翰遜和斯廷伯根希望他們的研究成果,能鼓勵更多心理健康研究者在實驗里加入簡單的每日情緒測量。正如他們在論文里說的:“探索人類大腦和情緒的復雜奧秘時,別忽視那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有時候答案就藏在其中。”
參考資料:DOI: 10.1038/s44184-025-00123-z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