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產教融合育新機 新質生產力賦新能
——柳州一職校教育集團在2025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交出亮眼答卷
學校物聯網應用與服務集訓隊成員采集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技術需求數據。吳惠攝
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教育集團以探索者的角色,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創新實踐,成為培育適應產業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作為工信部產教融合專業合作建設試點單位、廣西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標桿院校,學校始終緊扣地方產業發展脈搏,將新質生產力需求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在專業建設、教學模式、校企合作等領域持續探索,為職業教育服務產業升級貢獻實踐經驗。
學?!爸悄苤圃煸O備技術應用”賽項團隊在寒假期間認真備賽。黃純廷攝
錨定新質生產力方向,構建“產業導向型”專業生態
作為服務柳州“制造強市”建設的核心職教力量,學校以“3優4特”專業集群精準對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數字技術等支柱產業,形成“專業群隨產業鏈升級、課程隨技術迭代”的動態調整機制。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3大優質專業群,深度聚焦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孿生技術等新質生產力領域,與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團等龍頭企業共建校企合作項目,將企業的智能產線升級、5G工業應用開發等真實需求轉化為課程內容,讓學生從入學起便浸潤在產業前沿技術場景中,掌握智能設備調試、工業數據標注、數字孿生建模等新質生產力核心技能。
學校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學生開展實訓。黃純廷攝
深耕產教融合“深水區”,打造“真實項目育人”新范式
學校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教師掛職企業技術崗—項目入駐學校實訓場—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踐”的全鏈條產教融合生態。校內實訓基地成為“微工廠”,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從方案設計到技術實施的全流程操作,這種“做中學、學中創”的培養模式直接體現在賽事成果中:“物聯網應用與服務”賽項在真實項目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多源數據,形成可復用的生產車間數字化解決方案,其相關技術方案因貼合企業智能化升級需求被直接采納應用,這種浸潤式訓練讓學生在掌握規范技能操作的同時,顯著提升解決復雜技術問題的創新能力,在比賽中充分展現“職業人”的專業素養。
以賽促教檢驗“融合成效”,新質人才彰顯職教魅力
在2025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教育集團依托產教融合培育的新質生產力人才優勢,交出亮眼答卷:共獲19項金獎。這一成績的取得,正是學校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有力印證。
學校參賽項目與新質生產力發展同頻共振,展現了智能裝備、數字技術、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育人成效,成為產教融合培育技術技能人才的生動縮影。所有賽項均以真實產業場景為載體,要求選手在團隊協作中完成從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到技術實施的全流程任務,這與學校“項目化學習”“做中學”的日常教學模式及“賽教一體”的訓練機制高度契合。
以“智能制造設備技術應用”賽項團隊為例,該項目聚焦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痛點,將真實生產設備改造升級需求轉化為競賽實踐場景,構建起智能技術與生產實踐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項目,通過先進智能化技術解決企業生產制造中的實際難題,實現降本增效目標。學生在解決企業真實技術難題的過程中,專業技能、溝通協作能力與創新思維得到同步錘煉,充分彰顯了學校產教融合的顯著成效。
從“賽場”到“職場”:產教融合的進階之路
在2025年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取得的成績,是學?!鞍旬a業前沿技術搬上課堂、將技能競賽融入培養”的階段性成果,更是職業教育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起點。學校推進與企業共建,探索“中高本”貫通培養模式,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確保教學始終對接產業最前沿。
“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與產業同頻共振。”未來,學校將繼續以產教融合試點單位建設為契機,深化“專業群對接產業鏈、教學過程對接生產流程、技能考核對接職業標準”的培養模式,讓更多學生在真實產業場景中成長為“精技能、善創新、會協作”的新時代工匠,為柳州“建設制造強市”輸送更多“帶得走、用得上、發展好”的技術技能人才,讓產教融合的“活水”持續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吳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