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當地時間5月9日上午,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俄羅斯共派出1萬余名軍人、調動近200件武器裝備參加本次紅場閱兵,其中不少武器裝備經過了實戰化檢驗與現代化改造。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除了俄羅斯本國的人員方陣與武器裝備參加閱兵,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軍隊也參加了本次紅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組成的“中國排面”再次閃耀莫斯科紅場。《環球時報》記者親歷了本次紅場閱兵全過程,近距離觀摩了俄主戰裝備,現場感受當地民眾對紅場閱兵的熱情。
“鋼鐵洪流”方陣突出實戰化改造
此次紅場閱兵活動中,俄羅斯展出的武器裝備依然以“鋼鐵洪流”為主,其規模雖然并非歷屆最大,卻云集了裝甲突擊、火力打擊等體現俄羅斯軍事實力并經歷實戰檢驗的各型主戰兵器。《環球時報》記者在閱兵式現場注意到,當地面裝甲方陣亮相時,現場俄羅斯民眾揮舞俄羅斯國旗與受閱部隊互動,站在指揮塔上的俄軍官兵則向俄羅斯民眾揮手致意,場面十分熱烈。
T-34坦克(視覺中國)
遵循以往紅場閱兵的傳統,此次地面裝備方陣依然由二戰傳奇坦克T-34打頭陣。該型坦克率領一眾俄羅斯現役主戰裝備登場,也是向蘇聯衛國戰爭那段歷史致敬。T-34坦克之后,各式俄軍現代化地面裝備開始逐一展示。
《俄羅斯報》9日報道稱,今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式生動展示了俄羅斯軍隊如何快速有效地調整其裝備以適應現代軍事沖突的現實。今年的展示重點不僅有最新的武器型號,還包括人們熟悉的戰斗車輛。這些車輛根據實戰應用獲得的經驗進行了深入的現代化改造。新型裝甲車突出更強的防護和火力。在閱兵式上展示的裝甲車的新型號中,最為突出的是“泰坦”裝甲車,這是在“臺風-VDV”基礎上為特種部隊建造的模塊化裝甲平臺。它被設計用于復雜條件下的作戰,能夠很好地抵御地雷、輕武器和碎片襲擊,能夠搭載從大口徑機槍到反坦克導彈和迫擊炮等多種武器。首次參加紅場閱兵的還有BRM-1K裝甲車,該型裝備是蘇聯武器型號成功實現現代化升級的案例,考慮到當前的作戰要求,該裝甲車更換了戰斗模塊,大大提高了打擊精度和火力,更新了監視和通信系統,改進了偽裝設備。
在機械化方陣中,人們還可以看到俄羅斯最新的自行火炮“馬利瓦”和“風信子-K”。這兩款火炮都是為了在激烈炮戰中進行機動和精確射擊而設計的,因此它們都是在輪式底盤上制造的。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公路上快速機動,并在射擊后迅速改變位置。這兩種自行火炮配備了先進制導和火力控制系統,能夠使用高精度炮彈。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外界熟悉的BMP系列裝甲車和多款俄軍主戰坦克,它們都加裝了格柵、裝甲板、網狀防護裝置等新的保護套件。這些改進的主要目的是保護乘組人員和裝甲車的一些最脆弱位置和部件。在步兵和登陸兵的戰車側面覆蓋著裝甲格柵。一些車輛在車身前部加裝了新的動態保護或裝甲板,光學設備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
俄媒認為,前幾年參加紅場閱兵的俄軍地面裝備主要凸顯一些有前景的軍事技術創新,但今年閱兵的主要關注點是在前線作戰中已被證明有效的車輛。優先考慮的不是閱兵需求,而是實用性,特別是保護作戰人員生命的實際需求以及如何在實戰條件下提高裝備效率。
T-72B3M、T-80BVM和T-90M 三款俄軍主戰坦克也悉數登場。《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此次亮相的三款坦克均在炮塔下方加裝了外觀類似球網的裝甲,據了解,這種升級可進一步增強坦克對火箭彈等武器的防御。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多次亮相紅場閱兵的俄羅斯主戰坦克T-14此次沒有登場。該型坦克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較高,被認為是俄羅斯目前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一位不具名軍事專家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的紅場閱兵主要有兩個主題。首先,俄羅斯通過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強調二戰期間蘇軍的歷史貢獻。其次通過閱兵式,俄羅斯也希望展示近些年在武裝部隊現代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軍事專家張學峰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紅場閱兵是近幾年以來規模很可觀的一次,不僅徒步方陣數量更多,也增添了更多的地面裝備。
張學峰觀察到在此次閱兵式中亮相的裝備有一個特點:俄軍針對實戰中發現的短板進行了改進。比如BTR-MDM“貝殼”傘兵運輸車安裝了獨立的裝甲板。BTR-MDM“貝殼”是專為空降部隊設計的裝甲運兵車。此次展示的型號在兩側都加裝了3排裝甲板,可以在作戰行動期間,為車內人員提供更強的防護。
上述不具名軍事專家也表示了相同觀點。他分析說,俄軍根據實際使用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教訓,對主戰坦克進行了升級和技術改造,比如主戰坦克T-90的改進型。“從外形上看,T-90附加了一些裝甲,在炮塔頂部加裝一些格柵裝甲,針對此前防御能力比較薄弱的位置進行重點保護,提升了主戰坦克針對攻頂彈藥的防御能力。”
“亞爾斯”來了,“地面在顫抖”
在防空火力方面,此次展示的重點是S-400防空導彈系統。S-400系統可以使用多種攔截彈應對不同來襲目標,可以同時跟蹤和打擊多個目標,使其成為俄羅斯綜合防空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部署加強了對戰略資產與地面部隊的保護。
“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 樊巍攝
S-400是紅場閱兵防空導彈系統的“資深明星”。《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在電視直播以及新聞圖片上看到該武器系統,不過,9日近距離看到S-400系統時,感到這款武器系統遠比圖片上看起來更震撼,也可以直觀感受到這款武器的機動性較好。
在戰術導彈武器系統方面,此次閱兵展出了“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系統。該導彈系統可精確打擊高價值目標,機動性和快速部署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
在戰略導彈方面,俄羅斯依舊展出了“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在地面武器裝備當中,“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是俄羅斯戰略核武庫中的一張王牌。俄軍事觀察網報道稱,當“亞爾斯”導彈系統進入紅場時,地面在顫抖。這是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關鍵要素。
《環球時報》記者9日在莫斯科街頭看到,當“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亮相時,俄羅斯民眾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受閱裝備的駕駛員則按響導彈發射車的喇叭與民眾互動。現場還有俄羅斯民眾高喊“烏拉”。
上述不具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地面受閱裝備中壓軸出場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是具備遠程核打擊能力的“殺手锏”。該型導彈個頭大,最大的優勢就是射程遠,它配備數個彈頭,突防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而外界之前一直猜測可能會在本次紅場閱兵中首次展示的俄羅斯先進中程彈道導彈“榛樹”并沒有出現。張學峰表示,這表明該型導彈可能還沒有大規模列裝部隊,不宜在這個時機對外公開展示。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9日援引俄軍事專家阿納托利·馬特維丘克的分析稱,出于保密原因,“榛樹”導彈系統沒有展示。“這款導彈系統的技術機密程度很高。即使是通過其結構特性、外觀,也容易被外界推測計算其空氣動力特性。”
“中國排面”再度閃耀俄羅斯
在5月9日紅場閱兵現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高擎鮮艷的五星紅旗,邁著威武的步伐,正步踏過廣場青石路。隊員們整齊劃一的步伐,精準無誤,引來現場俄羅斯觀眾的熱烈歡呼,成為紅場上耀眼的“中國排面”。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9日參加紅場閱兵。(視覺中國)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此次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共派出了119名官兵參加俄羅斯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其中有102名隊員亮相紅場,他們平均身高1.87米,平均年齡20歲。
“參加此次慶典活動,我們既是在展現中國軍人的形象,也是在傳遞中華民族對和平的期盼與追求,宣示共同捍衛和平的決心與信心。”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長張鼎新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張鼎新表示,針對這次任務特點,出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還集體開展了二戰戰史的學習,專門組織官兵了解掌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重點是蘇聯衛國戰爭相關知識,增進了官兵對本次任務的理解。
在抵達莫斯科后,針對時差、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和紅場凹凸不平的場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共進行了3次適應性訓練,以保證逐人逐排和整個方隊都能在5月9日這一天達到最佳水平。比如在紅場行進的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針對性地編排行進方式,將步幅和步速進行了調整,由原來每分鐘112步調整至120步。
2015年俄羅斯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首次受邀赴俄參加閱兵。十年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再次受邀參加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這被認為既是對中俄反法西斯戰爭友誼的崇高禮贊,也是對二戰歷史正義的莊嚴捍衛,更是對維護世界和平決心的鄭重宣示。
“十年前,我作為中國方隊的一員,第一次參加俄羅斯紅場閱兵。十年后,我以分隊長的身份再次來到俄羅斯,走在紅場上,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肩上的責任,更是中俄兩國之間日益深厚的友誼。”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員徐澤東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年間,自己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指揮員,也親眼見證了中俄友誼的歷久彌新,見證了祖國綜合國力的跨越式發展。
“當看到外軍同行認真研究我們的訓練標準,當聽到紅場周圍響起同胞們高呼‘中國萬歲’時,我感受到作為中國軍人的無上光榮。”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員王子赫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不僅是在展示國家形象,更是在踐行維護和平的神圣使命。隨著祖國日益強大,中國軍人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為了更好地體現中俄友誼,在參加此次閱兵活動的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還學唱了經典歌曲《神圣的戰爭》《卡琳卡》,并且在紅場用俄語高喊“中俄友誼萬歲,世界和平萬歲”的口號。通過這種方式,喚起中俄兩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并肩作戰、相互支援的歷史記憶。
參加此次閱兵活動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受到了在俄中國留學生和本地民眾的熱烈歡迎,此前多家中國媒體發布的視頻顯示,在彩排活動中,中國留學生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的步伐一同前進,并高喊強軍口號,合唱《強軍戰歌》。
“現場的中國留學生和本地民眾的歡呼讓我熱淚盈眶。留學生同胞們自發流露的熱情,讓我深切感受到即便身在異國他鄉,我們的年輕一代對祖國的高度認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員郭興中向記者表示,“這種認同已經升華為對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文化自信,中國同胞不僅是為儀仗隊員鼓掌喝彩,更是在為祖國這些年的發展成就喝彩。”
“中國儀仗隊展現的不僅是軍事素質,更是一種文明底蘊的現代表達。留學生和當地民眾的熱烈反應,正是這種文化感召力的最佳注腳,也表明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正在全球舞臺上樹立起更加自信的形象。”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隊員范子駿稱。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彩排環節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還特意高唱了《游擊隊之歌》這首誕生于抗日戰爭時期的軍歌,并高喊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口號。
有在場的中國留學生還舉起了一張1945年8月10日出版的《新華日報》號外,這張號外記錄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的勝利時刻,5天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和蘇聯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也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在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期間,抗日元素的展現也有其特殊意義。
“我們這一次在紅場上喊出的‘三個必勝’,既是對歷史規律的深刻認識,也是對和平正義的熱切呼吁。”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政治委員朱威明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這次應邀參加閱兵式,并高唱抗日歌曲,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就是要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中國聲音響徹世界,充分彰顯大國軍隊的時代風范和使命擔當。
“天竺葵”“柳葉刀”主打性價比
空中編隊方面,俄羅斯的“勇士”和“雨燕”特技飛行表演隊,駕駛著蘇-30SM和米格-29戰斗機以高難度的“鉆石”特技動作亮相。《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蘇-30SM和米格-29戰斗機之間的間隔非常小,編隊以較低的飛行高度飛越紅場,這充分展現出兩個特技飛行表演隊的飛行員具有很高的飛行技術和人機配合默契度。“勇士”和“雨燕”的亮相也將閱兵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9日,6架戰斗機拉著三色彩煙通過紅場。(視覺中國)
此外,在閱兵活動中,由6架蘇-25攻擊機組成的編隊在紅場上空飛過,機尾噴出俄羅斯國旗白、藍、紅三色彩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紅場閱兵中,俄羅斯還展出了多款自研的無人機系統和巡飛彈。
據俄羅斯《觀點報》9日報道,在勝利日閱兵式上,展示了一系列最新型無人機和巡飛彈,其中包括“海鷹-10”“海鷹-30”和“天竺葵”系列無人機以及“柳葉刀”系列巡飛彈。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俄羅斯民眾看到這些首次對外公開展示的無人機與巡飛彈時非常興奮,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首次亮相紅場閱兵的“天竺葵”無人機是一種三角翼無人機,該型無人機長約3.5米,翼展2.5米,操作簡單,且具備遠程作戰能力,此外,它還可以加裝多種彈頭,對敵人的加固陣地和基礎設施具有較強殺傷力。
該型無人機連同發射器被安裝在8×8軍用卡車上接受檢閱,該無人機系統可實現快速戰場部署,并可以提高戰場機動性。
張學峰分析認為,此次閱兵武器裝備中最大的亮點之一是“天竺葵-2”首次公開亮相。該型無人機經過實戰檢驗,可以對敵方縱深目標進行遠程精確打擊,同時價格低廉,相當于廉價版巡航導彈。
9日,一輛載有無人機的俄羅斯軍用卡車駛過紅場。(法新社)
上文提到的不具名軍事專家表示,“天竺葵-2”的飛行速度雖然較慢,但打擊距離很遠,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甚至接近1000公里左右。“因此這是一種低成本的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和巡航導彈以及近程的彈道導彈相比,其性價比非常高,可以集群使用。”
除了“天竺葵-2”,“柳葉刀”系列巡飛彈也亮相紅場,“它們可以被譽為俄羅斯的功勛巡飛彈,其相同點在于皆經歷了實戰考驗,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張學峰表示。
據介紹,“柳葉刀”巡飛彈可以精確打擊高價值目標,可以在戰場上空巡邏,識別目標并實施自殺式攻擊,有效打擊敵方人員、車輛和雷達等重要目標。
針對“柳葉刀”巡飛彈,軍事專家介紹,該巡飛彈價格便宜,從紅場閱兵展示型號的外形看,該型巡飛彈個頭僅1.6米長,有兩組十字型彈翼,利用簡易的傾斜發射架進行部署,可以和小型偵察無人機進行搭配作戰,針對對方的火力點和機動作戰兵力進行精準攻擊。
該軍事專家表示,“此次紅場閱兵中,‘柳葉刀’巡飛彈和‘天竺葵-2’自殺式無人機的展示體現出俄軍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的實用主義思路。”
【環球時報赴俄羅斯特派記者 樊巍 劉欣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