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超重/肥胖人數急劇增加,據全國調查數據,2023年中國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兩個中國成人中就有一個胖子。與此同時,以糖尿病和冠心病為主的慢性疾病呈“井噴”樣的爆發性流行,已成為突出的公共衛生難題。
早在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全體成員共同發起倡導:把中國肥胖日設定在每年的5月11日,寓意“5.11,我要腰,我要瘦!”更加明確體重管理需要長期保持腰圍正常(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至此,中國肥胖防治日的設立,助力喚醒民眾保持健康體重的意識并付諸行動。
國家體重管理年倡導并呼吁全國所有醫療機構都要重視肥胖問題的系統性根源,推動社會、環境、政策等多層面的變革,而非單純歸咎于個人。
肥胖現狀與危害
1.中國的肥胖數據驚人
中國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超6億,成年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居全球首位。
上海市的數據顯示,成年人超重率28.2%、肥胖率10.8%,整個華東沿海地區因飲食文化面臨更高肥胖風險。
2. 肥胖-促發多種慢性疾病的“發動機”
1)代謝疾?。悍逝质翘悄虿 ⒏哐獕?、高血脂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4倍。
2)心血管疾病:BMI每增加5 kg/m2,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30%。
癌癥:與13種癌癥相關,如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BMI≥30者患癌風險顯著升高。
心理與社會影響:肥胖者易患焦慮、抑郁,且面臨職場歧視等社會壓力。
肥胖的判定標準
1.BMI指數
中國標準:18.5-23.9為正常,24-27.9為超重,≥28為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30為肥胖。
2.腰圍指標
男性≥90cm、女性≥85cm提示中心性肥胖,需警惕代謝異常。
3. 腰圍身高比:腰圍(厘米)/身高(厘米)大于0.5,提示內臟脂肪超標。
科學防治策略
1.個人行動
飲食:減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全谷物和優質蛋白攝入,控制總熱量。
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結合力量訓練。
習慣: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久坐,管理壓力。
2.系統變革
政策支持:推動健康食品環境,限制不健康食品營銷,對于甜飲料征收“糖稅”,開放體育運動場館,大規模修建標準的步道和自行車道;加強醫療資源投入。
社會支持:消除肥胖污名化,提供心理支持和減重指導。
醫療干預:要組建六師(內分泌??漆t師、營養醫師、運動康復師、中醫師、胃腸外科醫師、心理師)共管團隊,進行一體化、全生命期的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及必要時的手術,需在醫療專業機構進行。
特別關注群體
兒童青少年:肥胖率近20年增長近10倍,需加強飲食管理和運動習慣培養。 要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篩查超重兒童,進行政府、學校與家長三位一體的全面管控。
老年人:BMI適宜范圍為20.0-25(65-79歲)或22.0-26.9(80歲以上),需預防肌肉流失。
總之,2025年國家體重管理年強調要從“個體責任”轉向“系統改革”,需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通過科學飲食、規律運動、政策支持和社會包容,才能有效應對肥胖這一全球性健康挑戰,才能實現健康中國要有健康體重的目標。
本文作者:鄒大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醫學院肥胖研究所名譽所長)
原標題:《鄒大進:六師共管,共解肥胖之惑,共赴健康之約》
欄目編輯:王蔚 文字編輯:左妍
來源:作者:鄒大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