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200多年前,德國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歷史學家、普魯士軍隊少將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德·馮·克勞塞維茨在他的巨著《戰爭論》中寫下的這句話,被后世廣為流傳。
此刻的老朱隱隱感覺,本次印巴沖突是“中美關稅戰的繼續”——西方對中國武器的“集中”測試。
推理小說作者中最懂世界地緣政治的,世界地緣政治研究者中最會寫推理小說的,如此,我天朝有且只有老朱愛從一堆亂糟糟的國際事件表象中扒出西方國家和他們的走狗合謀的那些下三爛的事。
今天的文章,大家當個陰謀論看,老朱給大家理一下時間線,大家看看老朱的推理是否合理。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原本西方想的是先把俄羅斯干趴,然后以俄羅斯為跳板圍毆中國,不料俄羅斯竟然挺住了,西方找不到中國在武器方面支持俄羅斯的證據,又沒本事阻止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不得已,對俄羅斯已無計可施的美國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周邊,拜登政府希望中國周邊出事,以期資金逃離中國,逃向美國去接盤美股美債,可是,印度,日本,韓國都不敢主動挑釁中國,用個菲律賓碰瓷又沒多大作用,眼睜睜的看著中俄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暗自蛋疼;
特朗普上臺后,不想打仗又極度缺錢的美國只得玩下三爛的手段,于是,在美國的計劃中,用關稅戰打壓中國的商品,用收購全球重要港口來制約中國商品的航道,阻礙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于是也便有3月4日香港大佬李嘉誠向美國貝萊德出售全球43個港口以及特朗普對中國商品掄起關稅大棒的一幕。
上時間線:
2025年3月4日,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宣布與貝萊德-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擬向該財團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非中國資產,其中涉及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
2025年3月28日,中國相關部門對長和集團展開反壟斷調查;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以“對等關稅”的名義對輸華商品再加征高達34%的關稅,中國進行反制;
2025年4月3日,長和集團和貝萊德財團在香港舉辦了"港口資產出售儀式",簽字前幾個小時被市監局緊急叫停;
2025年4月10日,中美關稅戰達到了高潮,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的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25%;
幾個小時后,中國政府宣布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的公告》中規定的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并稱,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中國都不準備繼續搭理特朗普了,關稅戰再打下去已經沒意義了,如此,特朗普便只剩下了嘴硬,每天打嘴炮向美國人民展示各種贏學,一邊坐電話前等啊等,等中國政府給他打電話。
買港口遏制中國商品全球運送通道的小算盤落空了,關稅戰也輸了,除了坐下來談,美國已經無計可施。
冷戰玩不過中國,那就試試熱戰吧。
環視全球,包括美國在內的全天下的國家都沒那個膽直接與中國爆發沖突,不得已,那就先碰個瓷兒吧,測試一下西方武器在與中國武器的對抗中會是個啥結果,然后再決定打不打熱戰,至此,被稱為“萬國武器庫”的印度無疑是最佳選擇,于是,“克什米爾的拜薩蘭山谷發生槍擊案橫空出世了”。
此刻的老朱基本可以確認,拜薩蘭山谷發生的槍擊案是印度自導自演的,試想,如果是巴基斯坦所為,甚至哪怕只是恐怖分子搞的事,4月22號出的事了,到今天20多天了,并且已經有組織領下這活了,正常情況下,印度早就該抓人的抓人,審訊的審訊了,可是,你見有新聞說印度在這方面都進行了哪些工作么?
克什米爾的拜薩蘭山谷發生的槍擊案事件無論是巴基斯坦政府所為,還是恐怖分子的獨狼行動,印度警方或國際社會調查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事,印度自己調查不出個結果來,還拒絕國際社會插手,印度在怕啥?
繼續時間線:
4月10號中國宣布的“不予以理會”,4月21號萬斯訪問印度,4月22號莫迪訪問了沙特,當天拜薩蘭山谷發生槍擊案,然后莫迪便緊急回國。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沖突與我們無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鼓勵這些人稍微緩和局勢,但我們不會卷入一場與我們無關、與美國控制能力無關的戰爭。” 前天,萬斯在接受via smotri 新聞采訪時如是說。
此刻的你,有沒有感覺“黑眼哥”的話有種此地無銀的味道?
轉移國內矛盾、增加與美國在關稅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制造不去莫斯科參加俄羅斯衛國戰爭勝日80周年的慶典、牛尿喝多了自信心爆棚(增加國民凝聚力),各種理由混到一起,讓老仙兒覺得,制造點事端借機打壓一下巴基斯坦是可行的,然后我們便看到,印度關停了自家的大壩,用打壓超過7成工業用水和民生用水都依賴印度河的巴基斯坦來刷刷存在感。
這個時候,雖然印巴兩國都在向邊境增加戰備,但印度方面并沒有急于轟炸巴基斯坦、完成美國下達的“測試西方武器與中國武器對抗”的目標,三哥知道美國在6月30號之前有超過6.5萬億美元的美債到賬,眼下美國時不我待,于是三哥選擇了拖字決,以期為自己多爭取點利益,然后你便看到,日本防務大臣中谷元訪印了。
2025年5月5日,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到訪印度,與印度國防部長辛格舉行了會談。雙方重申,要深化兩國的防務合作,以實現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官話套話之外,真實的潛臺詞是,“三哥,你乖乖聽咱爹的話,打擊巴基斯坦測試一下西方武器跟中國武器對抗的效果,別怕花錢,這一單兄弟買了”。
再然后,你便看到,5號日本防務大臣到訪的印度,不到48后的7號凌晨,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處地點發射導彈,拉開了印巴沖突的序幕。
至此,再回過頭去看,中方“不予理會”、也就是美國實質上輸掉了關稅戰之后,萬斯訪問了印度,萬斯到訪印度的第二天發生了拜薩蘭山谷槍擊案,如果你認為這只是巧合的話,那么,日本防務大臣到訪印度不足48小時印度便開始轟炸巴方目標,這也是巧合么?
再看看本次巴以沖突戰場上,已知的被巴方打下來的武器:3架法國的陣風戰機,1架俄羅斯的米格21戰機,77架以色列的蒼鷺無人機。
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近年來發布的《軍事平衡》報告,印度空軍加海軍總共擁有包括蘇-30MKI、米格-29 系列及米格-21在內的俄制戰機數量為420架到440架,印度擁有的法國陣風戰機只有36架,此次被巴方打下來的卻有3架陣風、只有一架俄制米格,戰損嚴重不成比例,這應該不是說俄制武器有多厲害,更大可能是此次印方出動的戰機以法國的陣風為主,原因很簡單,現在中俄背靠背,法國是西方陣營的,一旦打世界大戰,俄方極有可能通過遠程遙控把蘇制武器上鎖,與中國戰機對抗的主力只能是法國的陣風與美國的F系列,而之所以主要測試的是法國的陣風沒測試美國的F系列,老朱估計,一來若與中國開戰,美國的F系列主要供應的是美軍自已,沒有多少余量給印度,二來,不排除美國耍了個小心機,怕萬一自家的戰機被打下來,影響了未來的銷量不說,一旦神話破滅了美國就沒有可以震懾世界、號召小弟的花架子了。
如果老朱沒猜錯的話,接下來,印度擁有的俄制防空導彈,俄制裝甲車、步兵戰車,美制的無人機,偵察機,火炮,甚至法國的潛艇,以色列的防空系統、長釘反坦克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瑞典的榴彈炮,意大利的白頭魚雷,韓國的榴彈炮、印度自己生產的光輝戰機,阿瓊反彈克,甚至印度的航母,等等,都將成為“測試”的目標。
當地時間5月8日,英國和美國就關稅貿易協議條款達成一致。英國政府同意進口美國食品和農業產品方面作出讓步,以換取美方降低對英國汽車出口的關稅。
現在,整個脈絡與分工已經很清楚了:特朗普在自己挑起的關稅戰輸給中國之后,利用關稅問題要挾已方陣營中比較有臉面的三個國家:英國,印度,日本,讓英國在關稅問題上向美國妥協,以滿足特朗普對贏的欲望,讓印度測試中國的武器,測試的費用由日本承擔。
英國既沒錢,又與中國隔了十萬八千里,如此,英國負責關稅戰上向美國低頭;日本有錢,但不敢直接挑戰中國;印度沒錢也不敢挑戰中國但可以挑戰巴基斯坦,因巴基斯坦的大部分武器都是來自中國,如此,日本出錢,印度出力,在克什米爾碰瓷巴基斯坦便水到渠成了。
至此,一定有人問了,印度碰瓷巴基斯坦,難道事先沒考慮到中國會出手幫巴基斯坦么?
當然考慮到了,但三哥的腦回路跟人類是有不一樣的,最簡單的,世人普遍認為1962年的那場戰爭印度輸了,可是,在三哥看來,你打了我卻沒有殖民我,一切又回到了起上點,你沒贏,我沒輸;套用一下這一邏輯的話,印度有理由認為,“這么多年,無論我如何在中印邊境挑事,中國都沒打我,那不是因為中國克制,而是中國打不過我”。
毛主席三天三夜都想不明白的事,咱就不猜了,實在想知道答案,你就只當是“牛尿喝多了容易上頭”好了。
以上是老朱對此次巴以沖突事件的全部推理過程,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