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屆珠海航空展上,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兩架殲-20宛若游龍一般在蔚藍的天幕中劃出壯麗的航跡,用驕傲的姿態向世界宣告中國航空工業的勝利。
殲-20用更先進的技術,更出色的實力橫掃美俄,僅僅一次試飛,便在國際引起軒然大波。
西方資本嘩然,美國更是如臨大敵,想盡辦法質疑殲-20的真實性,抹黑中國抄襲;
而殲-20的成功不僅震撼了美國,更是令亞洲一眾小國眼紅不已,紛紛想要效仿,卻不想惹出一身笑話。
面對困境,絕不放棄
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漫長的戰爭更是讓國家意識到,強軍才是保家衛國的第一守則。
然而那個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研發武器,只能向蘇聯購買,然后進行仿制。
我國的第一架戰斗機殲-5,就是根據蘇聯的米格-17仿制成型的。
可國家要想強大,不可能永遠靠復制別國的武器,特別當美、蘇已經用上了第三代的新型戰斗機,我們依然靠著老舊的二代戰機苦苦支撐。
“造!說什么也要造!”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咬緊牙關,將研發“新殲”列為當時唯一的重點航空工程。
宋文驄,時任成飛所的總設計師臨危受命,僅僅依靠15分鐘的有限時間,便提出了“新殲”的圖形設計、性能數據等關鍵設計理念。
在他的帶領下,我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斗機“殲-10”橫空出世,由此奠定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新基礎。
只不過,殲-10出世的喜悅還未延續多久,美國就率先潑來了冷水。
21世紀之初,由美國研制出的隱形戰斗機F-22震撼全球,開啟了五代機的時代,并打響航天工業的新一輪競爭。
這種跨時代的創新引發了激烈的國際反應,中國秉著學習的態度向美國虛心請教,特意請了美國的技術專家前來進行指導。
然而,羅伯特·蓋茨,當時的美國中情局局長在面對中國的請求時,卻說出了這樣的話——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國都不可能讓隱形戰斗機升空。
如此高傲的姿態,深深刺痛了國家和每一位軍工人的心。幸運的是,這個時候的中國早已改頭換面,經濟上的高速發展令我們有足夠的資金用于自主研發。
“求人不如求己。”作為新中國戰斗機之父的宋文驄再次被給予厚望,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此次任命,宋文驄搖搖頭,將徒弟楊偉推上了臺。
“我老了,現在應該是年輕人的時代。”
楊偉是宋文驄的學生,曾參與殲-10的研發工作,并在宋老的教導下先后完成了“梟龍”、“殲-10”改進型等一系列戰機的研制工作。
有宋老的舉薦,楊偉攜團隊順利開啟了五代機的研發,他們廢寢忘食的畫圖、測算,美國知道后還時不時進行嘲笑,揚言中國根本無法掌握如此高端的技術。
外界的打壓絲毫沒有撼動楊偉團隊的信心,經過9年不間斷的研究,五代機終現雛形。
2011年1月11日,已經成為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訪華,當他走下飛機的那一刻,一架墨綠色的身影從成都機場出發,以絢麗的姿態沖擊長空。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形戰斗機殲-20,向全世界問好。
面對質疑,實力打臉
“中國在那一天試飛殲-20,是對我的侮辱。”
時隔多年后,當羅伯特·蓋茨再次回憶起殲-20飛翔的身影,他帶著憤怒且復雜的情緒將這句話寫在了回憶錄當中。
更精確的雷達,更敏銳的感知,更快的速度,更遠的射程。
當殲-20帶著遠超美國的技術出現時,羅伯特·蓋茨震驚、憤怒、尷尬,他曾放下的豪言,被中國用現實狠狠打臉。
殲-20的橫空出世是中國向世界發射的一顆信號彈,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霎時間,西方媒體的報道爭先恐后,如潮水一般席卷著資本主義的寶座。
“這是抄襲!中國不可能有這么先進的技術。”
“殲-20就是根據F-22仿制的!”
面對被超越的事實,美國選擇蒙住雙眼,用一貫造謠和污蔑的方式對殲-20進行抹黑。
美國指責我們技術抄襲,卻忘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帶頭發起對華武器禁運,禁止西方各國向中國售賣任何武器。
連圖紙都沒有,如何抄襲?
當中國不得已向蘇聯購買戰斗機時,美國又跑出來禁止蘇聯將關鍵生產技術轉讓。
就在這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為了攻克技術壁壘,宋文驄、楊偉等一種技術人員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實驗室。
沒有圖紙,那便自己畫;沒有資金,那就去民用航空做項目賺錢,賺到了再繼續研究。
就這樣,我們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數字電傳操作系統、芯片和計算機。從無到有,從探索到創造,中國走的每一步都腳踏實地。
殲-20正式服役后,已經超越F-22,成為了世界最頂尖的一流戰斗機,而美國信心滿滿推出的F-35,在模擬空戰中甚至比不過早已淘汰的F-16。
面對這種情況,原本跟在美國屁股后面的一眾盟友開始打起了退堂鼓。可美國豈能允許?
于是,美國又一次展開了對中國的制裁。殲-20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一流的戰斗機,就是因為掌握了隱形技術。
目前只有中國和美國能夠造出隱形戰斗機,就連俄羅斯也不行,于是,美國便下令禁止向中國出售關鍵的隱形材料。
可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會因此而懼怕,“你不賣,那我們就自己做,我們本就嫌你的材料不好用。”
就這樣,我國建立了自主可控的隱身材料生產線,并使殲-20的雷達反射面積精確度可達0.05。
眼見占不到便宜,美國也不得不開口承認:“殲-20的出現,將改寫空戰規則。”
這之后就有圖片傳出,在美國空軍的基地里發現了殲-20的模型,據傳言透露,美國正在預備投入資金,企圖對殲-20的創新技術進行模仿和研究。
殲-20取得的成就不僅打了美國的臉,更令我們的鄰居日韓、印度等國家嫉妒不已,也紛紛表示將開展五代戰機的研發,甚至揚言一定能超越中國。
大國工業,不容侵犯
自我國開始著手研發殲-20起,隔壁的日本也開啟了他們的第五代戰機“心神”計劃。
然而過了這么多年,日本所創造出來的戰斗機機身長度僅有14米,發動機的推力也才10噸。
對比殲-20獨特的“升力體邊條鴨式布局”以及高達2.5馬赫的巡航速度,只怕剛一起飛,日本的心神就連殲-20的影子也不看見了。
面對這種天差地別,日本政府連忙表示:不再繼續研制五代機,將所有精力投入到六代機的制造上。
日本用這種理由強行給自己挽尊,對比之下,韓國就顯得實誠許多了。
當年殲-20首飛成功后,除了美國,叫得最歡的就是韓國。其媒體多次揚言:韓國制造的KFX將全面吊打殲-20。
隨后韓國沉寂多年,再次登場時卻說:“由于技術難度問題,決定將5代機降為4.5代機。”這種反向降級可謂國際首例。
至于印度,至今為止連一張像樣的圖紙都沒有畫出來,空軍作戰武器依舊依靠向歐美國家購買,即便如此,他們也依然認為能夠超越中國。
2025年5月7日,印度對巴基斯坦實施突襲,在雙方的戰斗過程中,巴軍擊落了5架印度戰斗機。
據悉,巴軍駕駛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戰斗機殲-10,而印度駕駛的則是由法國制造的第四代戰斗機陣風。
印度當初入手陣風時,曾想用它打敗殲-20,可如今看來,它甚至沒有能力打敗殲-10。
從被制裁、打壓,到如今與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中國的每一步發展都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變化。
今年1月,美國突然宣布限制向中國出口涉及軍隊的現代化技術,其中包含導彈和超音速武器相關的關鍵設備。4月,美國商務部又擬定將限制對中國C919商業飛機供應發動機核心部件。
C919作為我國研發的第一架商飛,自正式啟用后訂單量已突破1500架,從此中國人坐上了自己國家制造的飛機,不再依賴于美國的波音737,而這也嚴重影響了波音737在我國的銷售份額。
由此可見,美國頻繁的動作背后,是其對我國軍工業和航天科技飛速發展的恐懼。
如今,我國已經正式領跑第六代戰機的研發,在接受相關訪問時,楊偉院士透露,第六代戰機最大的突破是根據飛行高度進行空間變形,并實現跨越大氣層的飛行。
此消息一出,再次震驚國際社會,許多國家直接表示將暫緩第六代的研發,只有美國還在苦苦追趕。
相比于過去,我們已經進入到科技的“自由王國”,不再需要追趕任何一個國家,就如楊偉院士所說一樣:“未來戰機的標準,由中國制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