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男性子宮肌瘤”只是個笑話,這可是發表在全國性專業醫學期刊的論文,“男性產婦”“多例男性子宮肌瘤患者”,這一離譜的論文,令人詫異,也引來了一片質疑聲。
這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女護士的一篇論文,記者調查發現,知網上多篇婦產科領域的論文,在相關實驗對照組和觀察組中提到有男性患者,他們患的疾病包括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產后出血等。
其實這種荒誕的事不僅是醫院,工藝美術界尤其荒唐。
護士發表論文是為了評職稱與職務晉升,手藝人寫論文也是為了評職稱,獲得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等。
如今發表論文也成了一條產業利益鏈。
工藝美術大師評定體系已經異化為一場充滿銅臭味的鬧劇,它不僅無法真正評選出優秀的手工藝人,反而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
論文不是誰都能寫的,寫的人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文字功底,但那50后、60后、70后手藝人,大多水平不高,有的只讀了中學,甚至有的只讀了小學,要求他們寫論文就是“趕鴨子上架——難為人”。
一位評上大師的手藝人說,他評中級職稱要求發表論文,叫人代寫3000元一篇,發表的刊物要收取費3000元,一篇論文就要6000元,后來他評高級工藝師要發表論文,評工藝美術大師也要求發表論文,光發表論文的錢就花了幾萬元。
曾經有一位司機賺了錢,經常幫手藝人拉工藝品去展覽與評獎,他覺得這錢好掙,得名得利,于是他就買別人的工藝品去評獎。有人說他斗大的字不識一籮,又怎么會寫論文,但他如今卻是高級工藝師,省工藝美術大師。
有業內人士說,評工藝美術大師比齊魯醫院女護的“男性子宮肌瘤”更荒唐,他把今年評省工藝美大師的認定綜合素質評分表給巧哥看,學歷1分,從年年限2分,也就是你碩士學歷,工齡30年以上也只有3分,但出版過工藝美術類理論著作一部,你就能得3分。
試問手藝人有幾個人能真正寫書?論文都不會寫,還要著書立說,這不是明擺著逼人造假嗎?
試問畫瓶子的、捏瓷的、刺繡的……有幾人能發明創造?但因為發明專利能獲2分,于是手藝人就扎堆去申請專利。
還有獲國家級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是3分,這些榮譽,那些埋頭苦干的手藝人能獲得嗎?真正能拿到這些榮譽的人都是什么人?是那些走江湖的“南郭先生”與老板們,因為那些埋頭做手藝的人不去搞關系,這等好事又怎么會落在他們的頭上?
還有到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是2分,手藝人本來就讀書不多,又怎么能當教授?于是只有找關系弄一個。有知情人士說搞一個客座教授的聘書,至少要上萬元。
埋頭創作三十年的手藝抵不過一張花錢買來的客座教授聘書,這有多荒唐?一位70多歲的老手藝人憤怒地說,他從事雕刻50多年,也混不到這聘書,不要說國家級榮譽,就是市級勞模,如果你沒有關系,你也評不上。手藝人能發明創造?我做了一輩子的雕匠,也沒有雕出專利來,這難道不是逼手藝人去造假?
這大師認定綜合素質評分,難道不是為老板量身定做的?比如創辦企業員工有50人就可得2分,納稅50萬以上可以得3分。
手藝人又不是企業老板,哪有那么多員工?他們說:帶幾個徒弟是可以做到的。
兼任國家級社會組織常務理事或省級社會組織副會長職務獲3分,但工藝美術協會的副會長是明碼標價的,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
發表論文要花錢,獲榮譽要花錢,評職稱要花錢,作品評獎要花錢,“20項及省級金(一等)獎”才能拿到“作品獲獎情況”的滿分(6分)……這些評分項,有幾項是不用花錢的?
從工藝美術大師評定體系的綜合素質評分表來看,真正體現手藝人工藝水平的項目并不多,而那些與手藝無關的項目卻占據了大部分分值。碩士學歷加30年工齡僅得3分,而出版一部專著就能獲得同樣的3分;埋頭苦干30年不如一張價值萬元的客座教授聘書。這種評分標準無異于“逼良為娼”,迫使那些潛心創作的手藝人要么放棄評定,要么走上造假之路。
老板們不怕花錢,也不需要埋頭做手藝,所以他們有的是時間搞關系。有個做了半輩子生意的人,有錢了,心血來潮想出個名,要知道,弄個名人的頭銜那是名利雙全的事,于是他一路造假,拿別人的作品去評獎,請人寫論文,找關系獲榮譽……從市級工藝美術大師,評到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更離奇的這個老板大師卻成了百年老字號,有人質疑他,你的師父是誰?你的父親是手藝人嗎?這百年老字號是怎么來的?他村里的人一說到這百年老字號,就會說他的爺爺與父親,人是沒做手藝,可能是做鬼做了。
可以說,這種異化的評定機制,已對工藝美術的發展造成了多重傷害。它扭曲了手藝人的價值取向,迫使他們將精力從工藝美術創作轉向關系經營和造假活動。它破壞了公平競爭環境,使真正有才華的手藝人被邊緣化。它導致工藝美術領域腐敗叢生,敗壞了整個行業的社會形象。
最重要的是,它切斷了工藝傳承的內在邏輯——古代沒有大師評定制度,卻留下了無數精美絕倫的文物珍品;而今大師頭銜滿天飛,真正能夠傳世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當工藝美術的評判標準從作品質量轉向論文數量、從技藝水平轉向商業規模,這個行業的核心價值便已蕩然無存。
從“男性產婦”到“百年老字號”的憑空捏造,這種系統性造假已非個別現象,而成為一種被制度逼迫的集體行為藝術。
當論文發表淪為明碼標價的商品,當榮譽頭銜成為金錢與關系的競技場,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榮譽評定制度究竟在激勵什么?又在扼殺什么?
中國經濟周刊曾報道,評一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要花上一千萬元。這樣腐敗,這樣弄虛作假的大師評選,還要繼續評嗎?再說,如此荒唐的評大師認定評分與操作,充滿著銅臭味,敗壞了社會風氣,嚴重阻礙了工藝美術有序健康地發展。
如今工藝美術界是群魔亂舞,裝神亂鬼,不懂工藝美術的老板大師當上了工藝美術協會的領導與評委,他們能引領什么,評出什么?又能弄出什么來?所以他們的認定標準,就是為他們利益制訂的把戲。
巧哥最后要說的是:要讓那些真正的手藝人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認可,就要讓作品自己說話,就要讓手藝回歸手藝,讓藝術回歸藝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