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有兩家公司是自己放棄了萬億市值。那么這兩家公司會是誰呢?
很多人可能脫口而出會說華為,但對于另外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還是要思索一會兒。那么今天老邱就跟大家聊一聊另外一家自己放棄萬億市值的企業,它就是全球無人機領域無可爭議的巨頭——大疆。
為什么說大疆是自己放棄萬億市值呢?
其實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明白大疆為什么可以市值萬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疆就是一家無人機公司。但這里,老邱要糾正大家這個錯誤的觀點。大疆的主業是無人機,但本質上,大疆是一家橫跨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級無人機、農業低空運載、攝影器材、機器人、汽車智能駕駛的大型科技創新企業。
在無人機領域,大疆占據全球無人機市場80%的份額。大疆擁有從消費級無人機到行業級無人機、農業無人機、運載無人機、無人機機場等等完整的無人機生態,還掌握著無人機生產、制造、保險、維修、飛手培訓等等全套的生產和服務鏈路。換句話說,目前為止,你能想到的無人機應用跟配套服務,大疆全都有。
除此之外,大疆在攝影設備領域,它的穩定器、口袋相機暢銷全球,尤其是攝影穩定器,基本上是自媒體需求的公司,大多都會配備大疆的如影系列。
在自動駕駛領域,大疆旗下的子公司卓云科技,其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也已經應用到大眾、上汽、一汽、奇瑞、長城等等品牌的諸多車型中。在營業規模上,大疆去年的營收規模,外界預測已經突破500億大關,甚至有傳言已經達到800多億,這是多么恐怖的盈利能力。
好,那么我們講完了大疆為啥市值萬億,接下來就得講大疆為啥放棄了萬億市值。這其實還是要從大疆神秘的創始人汪滔講起。
汪滔198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男,幾乎很少露面,也很少接受采訪和做公開演講。這種低調行事的風格長久以來造成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外界幾乎一致認可大疆這個牌子,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他的創始人是誰。
那么為什么要講創始人呢?
其實這點上大疆跟華為有點像。大疆之所以不上市,也是因為汪滔不希望外界的資本會影響到大疆的科技研發,所以這才是大疆估值1600億卻遲遲不肯上市的原因。當然,這還只是在經營理念上,最重要的是,在老邱看來,大疆還沒有完全發力低空經濟與機器人制造。
低空經濟作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未來戰略產業,在低空無人出行上,小鵬匯天的第二輪估值已經突破2400億,規模較小的一飛股份也有數十億美元的市值。
而我相信,大疆在這方面完全有實力能夠撐起更大的市值。因為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大疆在視覺識別、飛控避障、航線自主規劃上的技術積累幾乎無人能及。而機器人制造同樣也是如此。早在巨人智能尚未徹底爆發之前,大疆早就已經舉辦了好幾屆RoboMaster機甲大賽了。而巨人智能是個多大的市場,老邱想我就不用多講了。
最后我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那就是大疆融資的故事。2018年,大疆曾經有過一次公開融資,但操作卻十分的奇葩。因為按照常理,一般企業融資都先確定好釋放多少股份、什么類型的股份,然后找投資機構,但大疆不一樣。大疆采用的是競價融資,而且近乎霸王條款。
我簡單這樣講,就是大疆在2018年融資的時候,用的是D類加B類的股票結合的新型融資形式,就是投資機構需要投資一定比例的無收益普通股(D類)才能獲得B類普通股的融資資格。
我重倉20多年,當時我記得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自己也是有點懵,因為這個條款太霸道了,這就相當于是你要先借給我一部分無息債才能買我的股票。但偏偏大疆這次競價融資還十分的火熱。
首輪的競價結束后,共有近100家投資機構遞交了保證金和競價申請,超出計劃融資30倍。最后大疆公布了競價結果:5億美元。按照當時大疆年營收百億,利潤僅有43億來算,如果是今天再次募股,我估計這個數得翻5倍不止。
那么為什么大疆敢用這個霸王條款來公開融資呢?
有人可能會說,大疆是全球行業的龍頭,但我想說,更重要的是增長率。因為按照大疆當時募股披露的財務數據看,2012年到2021年,收入復合增長率超過90%,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預期超過70%。
但就是這么一家技術積累雄厚,甚至是在某個領域具有壟斷地位的科技企業,它居然不上市,居然不依靠自己的技術積累去啃低空載人航空這塊香餑餑。所以你說,這不是自己放棄萬億市值是什么呢?
我記得當時我整理完資料的時候都是懵的,因為到現在實在是想不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