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修健
2025年國內首個爆紅城市出現。
先前外界預測可能走紅的名單中并沒有它。重慶榮昌這個66萬常住人口的小城,日常接待能力只有2萬。但在今年“五一”假期,234.5萬名游客涌入,買走29萬只鹵鵝。
“啷個一伙色斗恁個火了喲?(怎么突然這么火了)”家住重慶九龍坡區的小鄧感慨,之前從沒想過去到榮昌游玩,如今太多人都要去。
這座氣質獨特的小城,故事并非發生在一夜之間。
位置:黃金聯結點
打開重慶地圖,榮昌的位置乍一看并不起眼。
榮昌區位于重慶市最西端,全境南北長約44.2公里,東西寬約39.1公里,面積1079.01平方公里。距離重慶主城90公里,距成都240公里。
但如果放到整個成渝地區的視野來看,似乎又豁然開朗。
△圖源:“榮昌文旅”微信公眾號
榮昌處在黃金聯結點,東鄰重慶市大足區、永川區,西接四川省隆昌市,南鄰四川省瀘州市,北與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內江市東興區接壤。
然而,特殊地理位置是一把“雙刃劍”。榮昌要在中間發力,要能夠撬動兩個千萬人口的城市資源,這是一個考驗: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產生虹吸效應,人、資源、產業都可能集中到兩大城市里,中間就會塌陷。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易小光認為,過去行政區經濟為主導的格局下,處于邊緣地帶的區縣就容易出現類似問題。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推行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榮昌就成為要素流通的樞紐。
在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研究員莫遠明看來,榮昌過去曾是成渝中部塌陷地區之一,在交通、產業、經貿等方面享受政策紅利較少,發展較為滯后。榮昌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而興,完成了從成渝中部塌陷到成渝中部崛起的跨越。
土壤:“寵”民營企業
沒有民營經濟的厚實土壤,榮昌接不住突如其來的“潑天流量”。
民營經濟是榮昌的一張名片。榮昌區委、區政府提出,發展區縣域經濟就是發展民營經濟。
和全國民營經濟呈現的“56789”特征不同,榮昌民營經濟的發展呈現“78899”:貢獻了73%的科技創新成果、80%的GDP、80%的稅收、93%的就業崗位、99%的市場主體。
比起“寵”游客,榮昌“寵”起民營企業也毫不遜色。
榮昌當地企業經營者都熟悉一句話,“再怎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也不為過”。為了直觀呈現,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帶領區里主要領導,和干部群眾一起拍了部短視頻《來了就是一家人》,把想說的話用歌唱出來。
當地的瀨溪河體育文化公園步道旁,每隔一公里就立著一塊里程標記牌。白底、黑字、數字標黃突出,“只有對民營企業做到123456,才能保持民營經濟78889”。
高洪波晨練路過6公里時,停下來給旁人講解“123456”中的“6”——六不。不要把自己當官、不要對企業說“不”,不要當“二傳手”,不要事不關己,不要“本本主義”,不要夾雜個人私利。
榮昌“寵”民營企業的方式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服務”。
3月下旬,榮昌區政府發布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活動實施方案。和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同,這份文件的主題很特別,“我為企業促發展”。從我要做什么出發,各部門安排下一步工作。
區經濟信息委主要負責“我為企業攬訂單”,人社局等部門的方向是“我為企業攬人才”,區金融事務中心等單位要“我為企業融資金”,區發展改革委則牽頭“我為企業優服務”。
“營商環境非常好”,重慶鵝堂食品創始人王龍記憶猶新,做鹵鵝的工廠從拿地到投產只用了一年時間,中間所需手續都是相關部門上門協助辦理。企業有一名區里專管領導來對接,如果有困難就直接反饋,專管領導會第一時間協調處理。
二是“撐腰”。
2024年的榮昌區政府工作報告要求,要真正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感受到,面對困難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每一家企業背后,都有區委、區政府的堅強保障。
早些時候,“鹵鵝哥”在追“甲亢哥”時,曾有遭遇網暴的趨勢,告訴高洪波,“書記我有點怕,瑟瑟發抖”。高洪波回復,“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全區人民都要支持你”,隨后派遣工作人員專程支援“鹵鵝哥”。
網紅經濟也在早先埋下伏筆。
和有些地方的看法不同,榮昌政府方面毫不避諱,主動接觸。這也和重慶當地開放的網絡傳播心態,給予網絡傳播的助推支持密不可分。
“直播”和“網紅經濟”曾被多次寫進政府重要文件。榮昌區政府區長萬容在做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網紅經濟等新業態。經過一年時間,榮昌的直播電商、網紅經濟蓬勃發展,網絡銷售額達到41億元。
4月初,高洪波在調研中再次強調,充分利用“網紅經濟”,推廣榮昌的食品餐飲等產業,解鎖流量密碼,激發商圈活力,提振消費信心。要引進網絡達人,加快培訓本土“網紅”,把“流量”變為“留量”。
爆點:政府、市場和民眾合力
在重慶當地企業界人士看來,榮昌走紅并非偶然。網上形容為了這一次的全國“出圈”,榮昌“準備了一千年”。
“千年榮昌”是這座小城手中的另一張名片。
談及榮昌走紅的原因,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胡國平把文化底蘊放在第一位。
高洪波曾在直播間提問,榮昌有多少非遺?現場一個回答被他認可:榮昌有3個國家級非遺(即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折扇),23個市級非遺,有151個區級非遺。
政府主動出擊、敢作敢闖是決定性因素。
胡國平分析,對政府來說,接觸網紅可能會有一定風險。但榮昌敢于吸納接受,肯定了“鹵鵝哥”對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這也釋放了一種信號:只要符合核心價值觀和經濟發展方向,政府其實支持各種各類的經濟形態。
同時,榮昌政府通過系統性思考將這波流量接住。
系統研究如何接住流量,調動各方資源,怎樣多維度系統發力,并且快速出手。系統考慮產業鏈發展,出臺“4321”工作體系。不僅著眼鹵鵝本身,還將產業延伸到羽毛球、羽絨服等下游。此外,將眼光放寬到整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比如榮昌住不下,可以倡導去周邊地方,使得經濟圈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榮昌走紅的過程中,政府本身也形成了一個IP。
榮昌老百姓的付出,也讓人印象深刻。
在重慶當地人眼中,榮昌人身上既有巴渝的豁達,也有客家的勤勉。無論是商戶還是服務人員,或者志愿者和普通市民,都在真誠待客。舉全城之力,贏得游客的有口皆碑。
未來:榮昌接下來該怎么辦?
火了一把之后,榮昌會不會很快就被遺忘?
易小光坦言,就像產品都有生命周期,但抓好特色經濟是關鍵。要因時因地、保持勁頭,不斷激發創新活力。無數新產品形成的生命周期進行疊加,推陳出新,未來榮昌就能不斷有新驚喜展現。
榮昌區政府副區長王媛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通過“提檔景區品質、點亮夜間經濟、深耕非遺傳承、強化產業支撐”四大舉措,讓榮昌這座西南小城煥發新時代魅力。
莫遠明建議,從四個方面著手,讓網紅變為“長紅”,流量變為“留量”。
一是發展網紅經濟,構建全產業鏈發展生態。完善上下游鏈條,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打造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網絡直播城市。
二是開展品牌聯名。推動榮昌鹵鵝與陶器、夏布等老字號品牌強強組合,進一步提升產品和區域品牌影響力。
三是優化流量運營。講好品牌故事精準引流,營造更多的消費新場景,開展體驗式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營銷,穩固目標客戶,拓展新的客戶。
四是加強資源整合。利用數字化轉型,加強全渠道整合,實現訂單、資金、物流的多流合一,推進產品價值重構。
“榮昌模式”是否能被復制,是外界關心的另一個問題。
胡國平認為榮昌此番做法很難被簡單復制。地方政府一來需要開拓思路,提升營商環境、發展民營經濟;二來要堅持產業發展的“長期主義”,不能只是簡單制造流量,否則流量來了也難以接住。
對于發展區縣域經濟來說,榮昌的經驗值得借鑒。易小光說,區縣發展要有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高大全”,搞重復建設,最后進入無序競爭。同時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擰成一股繩共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