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
同濟大學發布訃告稱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
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李永盛教授
因病醫治無效
于2025年5月8日15時56分
在上海市新華醫院去世
享年74歲
- 1951年1月25日,李永盛同志出生于上海市;
- 1968年至1977年間于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工作,參加了上海打浦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建設
- 1977年入同濟大學地下建筑專業就讀深造,先后完成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習,師從孫鈞院士,為改革開放后同濟大學首屆博士研究生之一;
- 1987年和1992年分別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習和工作。
李永盛歷任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工程系地下建筑教研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副校長、常務副校長,退休后擔任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李永盛同志長期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程實踐,為土木工程學科發展和工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參與了江陰長江公路大橋、上海盧浦大橋、崇明越江通道、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研究和技術咨詢。1991年獲得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同年由國家教委授子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項。
跨江大橋+越江隧道
一生致力于打通上海“動脈”
曾經的上海
輪渡是市民過江的唯一選擇
承載著繁重的客流
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
1971年上海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點
第一條越江公路隧道——
打浦路隧道的通車標志著
市民過江再也不用僅靠擺渡了
此后,延安東路隧道、復興東路隧道、
外環隧道等相繼建成
為市民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出行選擇
打浦路越江隧道位于上海市區南部。1965年6月動工,1970年10月竣工,1971年6月通車。隧道為雙車道,全長2761米。隧道采用全橫向通風方式,內設有照明、通訊、監視儀、排水泵房、消防等裝置。該隧道是國內第一條水底公路隧道,也是第一條采用盾構法施工的隧道,為上海以后的越江隧道建設奠定了技術和施工工藝上的基礎。打浦路隧道的建成,突破輪渡為過江唯一手段的格局。機動車從隧道過江僅需6分鐘,大大縮短兩岸時空距離。
早年打浦路隧道出入口處的“海鷗”頂
1980年代打浦路隧道內車流場景
作為連接浦東與崇明的過江通道,2009年10月通車運營的上海長江隧道,是崇明越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永盛教授帶領同濟大學隧道團隊,針對復雜軟土地層條件下超大直徑特長距離盾構隧道設計、施工、安全與防災等關鍵問題,形成了引領性、支撐性和綜合性的科研成果,保證上海長江隧道工程安全、優質貫通,并構建成我國超大特長復雜軟土盾構隧道建設的技術體系。
(上海長江隧道)
下有越江隧道,上有跨江大橋。盧浦大橋2003年6月28日通車。在建設盧浦大橋的過程中,李永盛教授等同濟大學師生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在大橋抗風抗震研究、施工設計監理、靜動載試驗和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研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盧浦大橋)
來源|新聞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