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5月11日,隨著履帶吊緩緩下沉,重達482噸、相當100頭非洲象總重量的刀盤與機身精準對接,海太長江隧道左線盾構機刀盤順利吊裝下井,標志著國產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滄淵號”重大部件基本組裝完成,并將進入整機調試階段,標志著海太長江隧道工程建設已邁出關鍵一步。
海太長江隧道工程位于江蘇省長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線路全長39.07公里,其中:盾構隧道長9327米,最高水壓達0.75兆帕,最大埋深約75米,具有“長、大、高、深”特點,是迄今為止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
“滄淵號”開挖直徑達16.66米,整機總長176米,總重量超5650噸,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創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新紀錄。吊裝下井的刀盤作為“滄淵號”開挖掘進的核心部件,由1個中心塊、6個邊緣分塊組成。刀盤共搭載365把刀具,含可更換式先行刀45把、可更換式刮刀62把、焊接型先行刀54把、螺栓型刮刀192把、保徑先行刀12把及仿形刀1把,兼顧復雜地質的適應性和后期維護的便捷性,為后續長距離、高難度掘進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值得關注的是,通過將常壓換刀功能的軟土刀盤與梯度分布合金刀具相結合,構成“超硬龍齒矩陣”,能在石英砂含量約65%的地層中實現長距離掘進,大大減少掘進過程中的停機換刀時間,掘進效率大幅提升。
中交天和研發團隊為刀盤設計融入了許多創新巧思,凸顯了卓越匠心。高達43%的開口率,能大幅提升掘進效率,使渣土排出更加順暢;高壓力、大流量中心沖刷系統及結泥餅預警系統,有效降低了掘進風險,及時發現并處理可能出現的結泥餅問題;伸縮攝像裝置應用,實現無人化實時監測刀盤作業,技術人員可通過遠程監控,清晰了解刀盤工作狀況;刀盤中心面板預留的12個沖洗口,能及時清理刀具,進一步減少結泥餅隱患,延長刀具使用壽命。
自刀盤中心塊定位起,中交天和與中交隧道局的技術服務團隊歷時24晝夜完成“滄淵號”刀盤“毫米級”精準定位及高質量焊接及驗收,比計劃提前10天。接下來,“滄淵號”將進入整機調試階段。現場技術服務團隊將以嚴謹的態度和專業的技術,對“滄淵號”各項性能進行全面檢測與優化,確保以最佳狀態投入到海太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中。
海太長江隧道是我國《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重點工程,也是江蘇“十四五”重點推進的過江通道項目,計劃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可以有效分流蘇通長江大橋流量,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優化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提升過江交通支撐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發展等具有重大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