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時期,發生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還有平津戰役被譽為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
要知道,這三場大決戰不僅規模大,同時影響也大,它的成敗直接決定近代歷史的走向。所以,負責三大戰役指揮的人員,絕對是當時雙方最優秀的軍政干部。
在1948年九月,東北戰場上,爆發了著名的遼沈戰役。
此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約120萬,戰役爆發的中心地區,錦州,遼西,沈陽,故此被稱之為遼沈戰役。
在遼沈戰役中,解放軍最高指揮官肯定是偉大的毛主席。雖然,他沒有親自到第一前線指揮,但他對遼沈戰役的戰略決策起到了關鍵作用,首戰錦州,切斷敵軍的退路,對東北戰場上的敵人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統籌全局,讓華北戰場上的解放軍牽制傅作義,防止蔣介石讓他進入東北作戰。
當然了,在遼沈戰役中,作為在第一前線指揮戰斗的林總,羅榮桓,劉亞樓等人的貢獻也很大,同時,他們三人也是遼沈戰役的核心指揮官。
如果說:毛主席是遼沈戰役的最高指揮官。那么,野戰軍司令員林總就是遼沈戰役第一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所有的軍事部署,戰術指揮,都是由他負責。作為參謀長的劉亞樓在旁協助,被譽為是解放軍歷史上最佳參謀長。
在遼沈戰役中負責政工工作的羅榮桓,則是總管主抓后勤,以及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
在他們三人的協同努力下,共同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徹底消滅東北戰場上的敵人,解放東三省,為促進加快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場淮海戰役,此戰被譽為是影響最大,規模最大的一場大決戰,它的影響力超越了遼沈戰役。
都知道,在遼沈戰役爆發期間,東北戰場上的野戰軍在人數上要優于敵人。而在淮海戰役中,蔣介石投入了80萬大軍,其中包括最精銳的第七兵團,第二兵團,第12兵團。這三個兵團不僅作風強硬,同時裝備又好,被譽為是機械化兵團。
參加淮海戰役的解放軍,不僅在裝備上落后,同時在人數上也不占優勢。就是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作為參戰的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同心協力,共克敵軍,先后消滅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邱清泉兵團,徹底掌控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取得一場偉大的勝利。
淮海戰役解放軍陣營的核心指揮官粟裕(因為在淮海戰役勝利后,毛主席說粟裕同志立第一功)。作為在三大戰役中,統籌全局的毛主席,說粟裕同志立第一功。足以說明,粟裕在淮海戰役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畢竟一些強勁的對手,都是由粟裕將軍指揮華東野戰軍消滅的。
在淮海戰役中,除了粟裕將軍以外,還有中原野戰軍的鄧政委,司令員劉伯承,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陳毅,以及政治部主任譚震林,他們都是大決戰之淮海戰役中人民軍隊中的核心指揮官。
由劉鄧二人領導的中原野戰軍,在淮海戰役中消滅了黃維兵團。之后與華東野戰軍共同圍殲杜聿明軍事集團,為淮海戰役的最終勝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同志,在淮海戰役中同樣有著很大的貢獻,參與了重大戰役的決策,是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將軍的主心骨。
譚震林,還有華東軍區的饒漱石,張云逸等人同樣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組織動員百萬群眾,為大軍運送糧食與彈藥。
第三場平津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最后爆發的一場大決戰。
雖然,在平津戰役中參戰的人民軍隊占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我軍為了爭取傅作義的起義和平解放北平,在這過程中還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先是兵貴神速解放天津,然后消滅傅作義的嫡系部隊第35軍,再通過地下同志的爭取下,北平王傅作義選擇了起義道路。
要知道,守城名將傅作義在平津戰役中麾下擁有50萬大軍,他最終能夠選擇起義,東北野戰軍的入關也是關鍵所在。畢竟在東北解放軍入關后,傅作義在兵力數量上不占優勢。
這樣一來,平津戰役我軍的第一前線核心指揮官有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聶榮臻,還有入關作戰的林總,以及政委羅榮桓,他們三人都為平津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