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沙地鎖邊帶的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黨支部書記金扎拉嘎13年如一日,帶領鄉親們植樹造林、治理荒沙,將昔日黃沙漫天的沙地變成了綠洲,為當地農牧業發展、百姓致富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金扎拉嘎和村民一起管護樹木。
5月7日,記者走進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金扎拉嘎正帶領著護林員穿梭在沙棘林中,查看沙棘的長勢以及是否有病蟲害和樹木枯死情況等。
早年間,說起巴彥茫哈蘇木,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春風一起,黃沙漫天,面對這種情況,不少人選擇逃離這不毛之地。
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黨支部書記金扎拉嘎說:“過去春天大風一刮,嘎查就黃沙漫天,大家受盡風沙的折磨,現在沙棘成林,風小了,沙子也少了,環境比以前好多了。”
金扎拉嘎在辦公。
面對困境,金扎拉嘎毅然留守。2000年全國“退耕還林”政策在科右中旗落地,他積極向村民宣傳政策,讓大家看到國家補貼的保障,順利推進工作。2012年擔任嘎查黨支部書記后,他深知“不種樹種草,永無出頭之日”,爭取到第一筆治沙資金,帶領村民在閑置10年的600畝荒地上種植紫花苜蓿。面對圍封資金難題,他挨家挨戶勸說,最終村民們自愿出資,種下了第一片“希望林”。
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村民白銀寶說:“自從我們嘎查種植沙棘林以后,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了,看著一棵棵茁壯成長的樹木,我心里十分激動,我相信在防沙治沙的努力下,以后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很幸福。”
金扎拉嘎為村民講解防沙治沙的重要性。
轉機出現在2017年,當中宣部派駐的駐村第一書記譚安東來到哈吐布其嘎查時,金扎拉嘎用生硬的普通話道出了治理風沙的心愿。2019年,中宣部干部職工募捐的100萬元資金落地,在這里啟動了1500畝的沙棘經濟示范林試點項目,為嘎查筑起“防風防沙墻”,昔日黃沙漫天的景象一去不復返。
“防沙治沙為我們嘎查帶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栽植沙棘林不僅增加了群眾的就業崗位,也為我們嘎查改善了生態環境,還有了經濟效益。去年沙棘果我們賣了3萬多元,帶動了12戶村民的增收。接下來,我會繼續帶領嘎查群眾防沙治沙,讓我們嘎查從沙漠變綠洲?!苯鹪抡f。
如今,這片沙棘林年固沙量達2.1萬噸,近三年嘎查年揚沙天數銳減一半以上,沙棘果也產生了經濟效益,這讓金扎拉嘎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治沙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金扎拉嘎的影子與沙棘叢疊在一起,仿佛一株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頑強植物,在這片重生的土地上寫下新的生態注腳。(通訊員李洋洋 高玉柱)
來源:內蒙古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