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這盤大棋中,印度也算個“棋子”。只不過,這棋子有點“精分”,一會兒跟中俄稱兄道弟,一會兒又跟美國暗送秋波,兩頭好處都想撈。
最近印度又跟美國簽了個貿易協議,答應了不少“割肉”條款,換取美國的“口頭表揚”。回頭一看,金磚會議上要譴責美國?對不起,印度“信號不好”,直接裝聾作啞。要說印度“攪局”的本事,那真不是一天兩天練成的。上合組織想把“一帶一路”和區域發展對接?印度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生怕中國日子過得太舒坦。
金磚國家想擴容,吸納更多小伙伴?印度又以各種理由橫加阻攔,把合作的大門堵得死死的。更別提缺席反恐演習、降低會議規格這些“常規操作”了,印度玩得那叫一個“溜”。
為啥印度敢這么“肆無忌憚”?一方面,國際組織的機制給了它可乘之機。比如上合組織,一票否決制簡直是為印度量身定做,想卡誰就卡誰,簡直不要太爽。另一方面,印度的小心思可不少。它覺得自己是“未來大國”,有資格在國際事務中“指點江山”。所以它一會兒跟美國套近乎,一會兒又在金磚國家刷存在感,無非是想左右逢源,為自己謀取更多利益。
說白了,印度就是想當“世界老三”,誰當老大它就跟誰對著干。這種心態,就像個熊孩子,非要靠“作妖”來吸引注意力。可問題是,國際合作不是“過家家”,這么任性下去,只會把自己玩成“孤家寡人”。
面對印度這根“攪屎棍”,中國也很無奈。金磚、上合,哪個合作框架里少了印度,效率都能提高一大截。但想把印度“踢出去”,談何容易?上合組織或許還有章程可依,金磚國家可連個“分手”條款都沒有,想甩都甩不掉。
但印度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只會讓它在國際上越來越尷尬。真想當“大國”,靠的是實力和擔當,而不是靠“攪局”和“拆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