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個月子中心,還有沒有人手要的?”“阿姨,咋了?不是說去人家家里做飯了嗎?做得不順心?”
六十歲的王阿姨低頭抹著圍裙,嘆了口氣:“唉,才去不到一個月,工資才2700,結果被個八十歲的老太太,活生生氣得跑了。”
王阿姨是個熱心腸,年輕時在食堂做過多年廚娘,退休后閑不住,就想著找份活干干,不圖多掙錢,圖個日子有點奔頭。三個月前,她在小區公告欄看到一張手寫的小廣告:“需一位做飯阿姨,月薪2700,包兩頓飯,不住家,輕松。”電話一打通,對方是個說話溫柔的中年女人。
“是給我媽請的。”女人在電話里說,“我媽八十了,牙口不好,不愛吃外賣,想找人做點軟的飯菜,每天中午、晚上各一頓,您時間合適就行。”
聽著也不難,王阿姨想著試試看。
第一天上門,她就見著了雇主——林老太太,身材干瘦,精神頭卻挺足。老太太戴著個老花鏡,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王阿姨的一舉一動,尤其進廚房那會兒。
“醬油要放生抽,別亂來。”“雞蛋打兩個就夠了,別浪費。”“煮稀飯不能用大火,那是催命的火。”
王阿姨笑呵呵應著,“好嘞,您說怎么做,我就怎么來。”她心寬,覺得老人嘛,有點講究正常。
可林老太太的“講究”遠不止這些。
“你這個青菜怎么洗的?我看你剛才水都沒換第三遍!”“雞蛋炒得太老了,我都咽不下去。”“你是不是用我的老陳醋了?那瓶是我過年的時候才開的,特地讓我女兒從山西帶的!”
王阿姨忍住火,“我沒動那個醋啊,我用的是旁邊那瓶。”
“旁邊那瓶我腌菜用的,你這不是瞎糟踐么?”
還有一次,王阿姨炒了個番茄雞蛋,林老太太吃了一口,放下筷子,說:“我不吃雞蛋和番茄碰在一起,會寒氣攻心。”
王阿姨都快無語了:“您女兒上回說您最喜歡吃這個的。”
“她懂什么?她自己都不會做飯!”
做了半個月,王阿姨已經是步步小心,連菜都提前列菜單給老太太審批。可人家照樣挑毛病。
有一回,老太太坐在飯桌前,慢悠悠地夾了一口土豆絲,嚼了半天,皺眉:“太脆了,牙口不好。”
王阿姨趕緊道歉:“我明天多煮一會兒。”
老太太放下筷子:“你回去吧,今天這頓我不吃了。花錢請人,結果還不如自己湊合。”
王阿姨憋著火走人,回家一肚子悶氣,晚上跟老伴說了這事,老伴不吱聲,只遞過來一罐啤酒,“消消氣。”
真正讓她決定辭工的,是月底的那天。
“阿姨,我媽說你今天炒的苦瓜太咸了,吃了一下午喉嚨干。你是不是想早下班故意做得快?”
這是老太太的女兒林燕打來的電話,語氣雖不激烈,但滿滿都是指責。
王阿姨握著手機,心里“嗡”地一響。
她忍了一整個月,不爭不辯,怕老人孤單,甚至幾次自掏腰包買了水果說是“順路帶的”。可到頭來換來的,還是一句——“是不是想早下班”。
她沒再說話,沉默了一會兒,道:“不好意思,這活兒我做不了。”
林燕在電話那頭愣住:“啊?阿姨您別生氣……我媽年紀大了,說話沖了點,但我們家真的挺需要您……”
“我不生氣。”王阿姨笑了,“我只是想明白了,我六十歲,不圖什么大錢,但也不是為了每天挨罵、挨懷疑而活的。”
掛了電話,她長舒一口氣,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一個月后,王阿姨在社區的日托中心當上了“助老食堂”志愿廚師,工資不高,才2200,但她干得歡天喜地。
“王阿姨,今天的南瓜粥真香!”“小王你多做點糖水,我老伴最愛喝你煮的綠豆湯!”
每天飯點,老年朋友們都圍著她轉,熱熱鬧鬧。
“工資低點怕啥。”她對鄰居笑著說,“起碼沒人當我是下人看,也沒人懷疑我炒菜存啥壞心思。”
她再沒提過林老太太。只是有時候切菜的時候,想起那句“是不是想早下班”,手下總是不由得快了兩分。
畢竟,人這一輩子,值錢的不是工資單,而是被尊重的感覺。
你覺得王阿姨的選擇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