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安全知識發布會。會上,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介紹,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聚焦這個主題,就是要針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涉災重點領域、重點場所和重點部位,開展風險隱患集中排查整治,推動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實處、落到基層。同時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掌握防災減災知識,參與防災減災實踐,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申展利表示,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占全球7%的國土上發生了全球33%的大陸地震,約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國土位于地震高風險區。近年來,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強化地震監測預報預警,加強地震災害風險識別和防范,地震安全基礎不斷夯實,防震減災、抗震救災能力不斷提高。
▲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
針對目前情況,申展利介紹,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緊盯震情跟蹤研判,依托手機、電視、應急廣播等渠道,讓預警服務信息快速精準觸達公眾。
二是開展地震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推動重點地區房屋、基礎設施抗震能力提升,推進老舊房屋、學校和醫院等公共場所、重要工程設施的抗震加固,持續消除危化品廠庫、油氣管線、水庫等可能引發次生災害的風險隱患。
三是做好地震災害防范應對準備,針對高原高寒、高溫雨季等極端情況,做好應對斷網、斷路、斷電的準備,做好救援力量、救災物資和群眾安置的準備。
四是夯實防震減災救災基層基礎,提升基層的組織、動員和行動能力,提升公眾防震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申展利特別強調家庭備災的重要性,她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排查安全隱患,如家電線路、燃氣管道是否老化,柜子、空調等易倒家具家電是否穩固,對發現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消除。
二是準備應急物品,運用家庭應急包,儲備必要的食品、飲用水、急救藥品、救生哨、保溫毯等物品。
三是學習急救知識,掌握心肺復蘇、止血包扎、滅火器使用等應急技能。
四是熟悉逃生路線,讓家人了解周邊地震避難場所的分布和疏散路線,做到心中有底、臨災不慌。
紅星新聞記者張炎良北京報道
編輯 包程立 責編 官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