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Su-35和Su-57
先說俄羅斯這邊。Su-35和Su-57都是俄羅斯的“招牌貨”,尤其是Su-57,號稱第五代隱身戰機,雷達反射面積比蚊子還小,能超音速巡航,還能發射超遠程導彈。可就是這么先進的戰機,在烏克蘭戰場上卻被打得灰頭土臉。比如2025年5月,烏克蘭用搭載AIM-9“響尾蛇”導彈的無人艇,在黑海擊落了兩架俄羅斯的Su-30SM戰斗機。
這Su-30SM雖說不如Su-57,但也是俄羅斯空軍的主力機型,單價5000萬美元,結果被造價不到30萬美元的無人艇給干掉了,這就像用彈弓打下了戰斗機,傳出去實在太丟人。更尷尬的是,俄羅斯官方一開始還不承認,直到烏克蘭放出證據,才不得不啞巴認賬。
烏克蘭用的還是蘇聯時期的老裝備
再說烏克蘭。他們用的MiG-29是蘇聯80年代的老飛機,雷達和電子設備早就過時了,按理說根本不是Su-35的對手。可烏克蘭人聰明,把西方支援的防空導彈和無人機玩出了新花樣。比如他們用“星鏈”衛星導航,把無人艇改裝成“移動導彈發射平臺”,貼著海面超低空航行,專門鉆俄羅斯防空雷達的盲區。
俄羅斯的Su-30SM戰機為了攔截無人機,不得不降低高度,結果正好掉進了無人艇的伏擊圈,被“響尾蛇”導彈鎖定擊落。這種戰術,就像用漁網捕鯊魚,看似笨拙,卻實實在在地奏效了。
俄羅斯的防空系統為啥不管用呢?
他們部署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號稱能攔截400公里內的目標,可在烏克蘭戰場上卻漏洞百出。比如2024年8月,烏軍擊中克里米亞的S-400系統,4個發射裝置嚴重受損。問題出在哪兒?一方面,S-400對低空小目標的探測能力不足,像無人艇這種貼海面飛行的目標,雷達很難發現。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防空體系缺乏協同,預警機、雷達站和導彈部隊之間信息不通暢,導致反應遲緩。就像一個人戴著耳機聽音樂,外面放炮都聽不見,自然沒法及時做出反應。
中國介入俄烏沖突,局面肯定不一樣
看看巴基斯坦的例子就知道了。巴基斯坦用中國的JF-17“雷電”戰斗機和紅旗-9B防空導彈,在2025年的印巴沖突中打得印度落花流水。JF-17配備的PL-15遠程導彈,射程超過200公里,能在印度防空圈外就把敵機擊落。紅旗-9B更厲害,不僅能攔截飛機和導彈,還在實戰中成功擊落了印度S-400系統發射的40N6E導彈,這可是全球首次“地空導彈打地空導彈”的壯舉。
要是俄羅斯有了這些裝備,他們的防空網就能補上低空漏洞,Su-35和Su-57也能發揮出真正的戰斗力,不至于被烏克蘭的無人艇欺負。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武器講究“體系化作戰”。比如ZDK-03預警機能實時共享戰場信息,讓戰斗機、防空導彈和電子戰部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要是俄羅斯有了這套系統,就能提前發現烏克蘭的無人艇和無人機,不等它們靠近就用電子干擾讓其失靈,或者用遠程導彈直接摧毀發射平臺。這種“以體系破單點”的打法,正是俄羅斯目前最缺的。
烏克蘭這邊也一樣。如果中國愿意提供J-10C戰斗機和紅旗-16FE防空導彈,烏克蘭的空中防御和反擊能力會大幅提升。J-10C的電子戰系統能干擾俄羅斯戰機的雷達和通信,紅旗-16FE則能攔截俄羅斯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甚至像巴基斯坦那樣攔截敵方導彈。這樣一來,俄羅斯的空襲效果會大打折扣,前線部隊的推進也會更加困難。
不過,中國一直奉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直接介入俄烏沖突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這次空戰,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武器的實戰能力。巴基斯坦的勝利,就是最好的廣告——關鍵時刻,中國的裝備不僅能保命,還能打勝仗。而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沉默,恰恰說明了他們對中國武器的忌憚和無奈。畢竟,當一個國家的先進戰機被另一個國家的“老古董”打得滿地找牙時,誰還有臉大聲說話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