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廚師、外賣員、護工、月嫂等從業人員,每年都至少要進行一次相關傳染病的篩查,并辦理健康證,才可以上崗工作。但媒體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辦理健康證的體檢過程中存在各種違規情況,導致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綜觀各地發生的健康證辦理亂象,體檢項目“縮水”是一個共性問題。雖然各家醫院的體檢指引單上都明確標注了需要檢驗的項目,但檢驗過程松散隨意,即使有項目漏檢都能辦下健康證。更有甚者,醫務人員敷衍了事,辦證者從掛號繳費到拿到健康證,一共用時54分鐘。
單純以效率來考量,體檢“縮水”的健康證不可謂不高效,從交錢領表到順利過關,長則一兩天,短則不到一小時。然而,所謂“高效”的背后,是極為“低質”的體檢內容。健康證關系到公眾和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醫療機構本應肩負起把關責任,但在見人發證、照單全收的過程中,體檢本身異化為一種走過場。當辦證內容“高效”到只剩下收費的時候,何嘗不是一種赤裸裸的“辦證經濟”?
利益驅使下,不僅部分醫院存在違規行為,一些勞務中介甚至為餐飲從業者提供“代檢”服務:冒名頂替體檢人員進行健康體檢,從而幫助他們獲取上崗需要的健康證。在網絡平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代辦健康證”的各種廣告,這些廣告宣稱“無需到場、當天出證”,價格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健康證外觀與實地辦理的健康證幾乎一模一樣,但無法通過衛生防疫部門的查驗軟件。換句話說,此類“代檢”辦理的都是假證。
偽造健康證的“灰產”屢經曝光,但卻始終沒有絕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某些餐飲企業對此不夠重視,甚至持“無所謂”態度。
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安全。醫療機構違規操作,黑心中介炮制假證,餐飲企業知假用假……當健康證淪為一種裝飾甚至一種生意,意味著公共衛生安全門戶大開,餐飲消費者因此面臨巨大風險。
堵住健康證辦理的漏洞,需要明確各方責任,強化源頭管理。對于醫療機構,應該加強管理、建制立規,嚴肅處理違規操作行為,直至取消其健康證辦理資格。對于網絡平臺來說,應該加大內容巡查力度,鏟除各類非法廣告信息。對于餐飲企業來說,應該提高責任意識,加強對健康證的驗證管理——用人不察看似“省事”,一旦因此出現食品安全事故,難免會惹禍上身。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相關管理部門來說,在完善健康證明數據庫、提高檢查力度和精度的同時,也有必要提高管理的溫度。現實中,有些地方的健康證辦理流程相對較長,以至于有些從業人員為了“節省時間”而辦理假證。如果能簡化辦證程序、縮短辦證時間,既可以掃除從業人員的后顧之憂,也能大大壓縮假證的滋生空間。
在管理上打通“堵點”,在服務中消除“痛點”,才能更好地守護健康證的“健康”,從而維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趙志疆/“人民網評”微信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