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3年12月初,位于河北阜平縣平陽鎮的一口水井內,撈上來了一具殘缺不全的女尸。
她全身赤裸,微闔雙目,頭部和頸部幾欲分離,只靠一層皮連接著,視線往下,就看到胸前的兩個大血坑,以及破了一個大洞的腹腔,還有坑坑洼洼,露出森森白骨的大腿。
在場的人看了都悲痛不已,他們又失去了一位英雄——劉耀梅。
劉耀梅,犧牲的時候年僅22歲,她是羅峪村的婦救會主任,曾帶領全村婦女抗日。
不久前,劉耀梅被日軍抓捕,遭受了三天酷刑卻仍不肯說出共產黨武器和糧食的藏匿地點,最終被割肉挖心,壯烈殉國。
劉耀梅犧牲后,日軍將她的頭顱和雙乳割了下來,又串起她的肉帶回平陽包餃子,最后將她的尸體扔進冰冷的水井里。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劉耀梅到底是怎樣一位英雄人物?她在犧牲前又遭受了哪些折磨呢?
羅峪村的“小主任”
1939年的阜平縣羅峪村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支特殊的隊伍,這支隊伍負責給晉察冀邊區的戰士們運送糧食和支前物資,由村里的年輕女子組成,為首的是一名年僅十八歲的少女。
她身材高挑,模樣俊俏,一頭齊耳短發襯得她干凈利落,英姿颯爽,頗有些巾幗不讓須眉的氣質,這名少女,就是羅峪村的婦救會主任劉耀梅。
劉耀梅來自羅峪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小名“鳳竹子”,她的性格獨立理智,有理想,有抱負,并非囿于深閨的傳統女子。
當年,羅峪村開大會,宣傳婦女解放知識,鼓勵村里的女性剪辮子放腳,劉耀梅聽了,二話不說就揣著一把剪刀去了。
她風風火火地沖上臺,揮動剪刀,“咔嚓咔嚓”地剪掉了一頭秀發,就像是丟掉了舊時代的桎梏,從此一飛沖天。
劉耀梅的舉動,讓她在羅峪村里出了名,大家都對這個膽大聰明的姑娘產生了好感。
再加上劉耀梅長得漂亮,脾氣好,無論是未出閣的小姑娘還是已經成家的婦女,都喜歡跟她一起玩。
羅峪村里,經常能看見劉耀梅帶著姑娘媳婦們扭秧歌。
如果沒有那場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那么這種唱歌跳舞的美好日子會一直延續下去,但歷史沒有如果。
1937年,日軍用炮火轟開了宛平城的城門,“七七事變”爆發,神州大地燃起了不祥的烽火,億萬名中華兒女用一身血肉筑起長城,抵抗侵略者的進攻。
也就是在這一年,八路軍來到阜平縣開辟抗日根據地,劉耀梅的當家嬸子劉青枝也加入了八路軍的隊伍。
這時候的劉耀梅才十六歲,卻表現出了對革命的超高熱情,她跟在嬸子身后東跑西跑,又是收慰問品,又是做軍鞋,還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活動,看起來頗為“專業”。
劉耀梅年紀小,腦瓜子卻很靈活,一點就通,做起事來有條不紊,滴水不漏,村里人都親切地叫她“小主任”。
1939年,羅峪村村支部見劉耀梅思想進步,工作積極,便讓她加入了共產黨,并擔任了村婦救會主任,發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
每天,劉耀梅都要挨家挨戶地敲門,通知全村女性在老母廟里開會,號召大家學習文化知識,研究對敵方法,宣揚“抗戰必勝”的理念。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應不顧一切努力工作。”
劉耀梅是這么說的,事實上,她也是這么做的。
當時的阜平縣是晉察冀邊區的中心縣城,戰勤任務較大,男青年又都上了前線,所以后方的戰勤任務就由女性擔任。
這些任務可不輕松,劉耀梅每天都起早貪黑,忙得腳不沾地,平時,她不僅要站崗放哨,還要督促大家抓生產,并想方設法地破壞敵軍交通。
與此同時,為了支持前線抗戰,劉耀梅還組織了一支“運糧小隊”。
每天天不亮,劉耀梅就帶領全村的姑娘媳婦,趕著小毛驢,肩挑背扛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將糧食、生活用品等物資送到晉察冀邊區。
因戰事緊張,她們每天都要送兩趟,往返幾十里路,卻從不疲倦。
為了給大家壯膽打氣,劉耀梅還編了一首支前歌曲,她唱歌很好聽,總能帶動人的情緒,一群人走一路唱一路,嘹亮清脆的歌聲灑滿山岡。
1941年,我黨進行擴軍運動,劉耀梅喊出“做鋼鐵硬骨,不做稀泥軟蛋”的口號,帶著一幫年輕姑娘報名參軍。
為了證明女性也有上戰場的實力,她們還設了“擂臺”,要和村里的小伙子比武。
“我們婦女也要打鬼子,上前線!”
劉耀梅擲地有聲,在她的帶動下,羅峪村共有十四名青年男女報名,其中,七名男子順利入伍。
這下子,劉耀梅就不服氣了,她找到區干部,為自己“鳴不平”:
“打鬼子保衛家鄉,男女都一樣,我們婦女也可以上戰場,和敵人拼刺刀!”
區里領導解釋:“打仗的時候,前線和后方都很重要,你們婦女在后方的工作也不輕呀!做軍鞋軍衣、抬擔架、送公糧、站崗放哨……后方可少不了你們喲!”
一番勸說下來,劉耀梅才歇了上戰場的心思,她帶著姐妹們回村,繼續做后方戰勤工作。
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開始走向窮途末路的瘋狂,他們集結了四萬敵偽軍,朝晉察冀邊區撲去。
9月,日軍占領了平陽,對平陽周圍的村莊實施了長達87天的搜捕和掃蕩,殺害百姓一千余人,燒毀房屋五千余間,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平陽慘案”。
平陽淪陷,羅峪村也岌岌可危,當時,日軍荒井部隊在上平陽安插了據點,并設立專司殺人的“紅部”,每天到處搜山,燒殺搶掠,抓到的疑似“暗通八路”人員,全部送進“紅部”審訊。
羅峪村和上平陽只隔了五里山路,敵人抬腿就過來了,情勢萬分危急,在共產黨員的帶領下,羅峪村老老小小齊上陣,堅持和日軍抗爭到底。
白天,干部堅持群眾工作,民兵則在山頭站崗放哨,敵人來了馬上轉移。
晚上,全村老小就在黨員的帶領下搶秋運糧,堅壁清野,救助傷員,軍民同心同力,開展了九死一生的英勇反“掃蕩”行動。
兩個月后,日寇對羅峪村一帶的“清剿”越來越頻繁,幾乎每天都要搜山,無奈之下,羅峪村群眾只能轉移到平陽河上游的連家溝。
可是,隨著日寇侵略計劃的推進,連家溝也不安全了。
11月18日,荒井命令日偽軍分成好幾個小隊突襲連家溝。
晉察冀邊區區長周振華聽到消息,向劉耀梅下達了一項任務: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好埋在羅峪村的公糧。
當天天剛蒙蒙亮,劉耀梅就準備返回羅峪村,但此時,日軍已經包圍了連家溝,劉耀梅不幸被捕。
日軍
被帶走前,劉耀梅深深地看了一眼家鄉的山山水水,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劉耀梅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
壯烈犧牲:慘遭割肉挖心之刑
劉耀梅被捕后,關押到了“紅部”,由荒井親自審問。
荒井是一個狠辣的“殺人狂魔”,不久前,他為了和翻譯打賭,活生生地剖開了一名孕婦的肚子,將胎兒用刺刀挑出來查看性別。
劉耀梅落到這種人手里,可想而知會受到怎樣的折磨。
被抓的第一天,荒井就在劉耀梅身上實施了各種酷刑,逼她說出八路軍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的埋藏地點。
此時的劉耀梅早已沒有之前的明媚活潑,她渾身都是被鞭打的血痕,身上穿的淺藍粗布褂子破舊不堪,和血肉粘在一起,整個人就像是枯萎的玫瑰,生機迅速流失。
她在心里默念著“寧做刀下鬼,不當亡國奴”,任憑荒井再怎么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她都一聲不吭。
這場血腥的審問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深夜,見劉耀梅油鹽不進,荒井便將她關進一間柴棚,準備明日再審。
屋子里關了很多受難的鄉親,他們看到遍體鱗傷的劉耀梅都心疼不已。
一位婦女將自己的花布夾襖脫下來蓋在劉耀梅的身上,屋子里不一會兒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啜泣聲。
劉耀梅看著悲痛的鄉親們,溫柔地安慰道:“大家不要難過,我們一定把日寇趕出去,給死難的烈士們報仇!”
說到這里,劉耀梅悲從中來,此前,她受盡酷刑,卻沒掉一滴眼淚,但此時,看著落難的同胞,想到被日寇蹂躪的破碎山河,她的臉龐滑落兩行清淚。
劉耀梅哽咽著,聲音充滿了遺憾和悲涼:
“明天,我就要做刀下鬼了,死不可惜,可惜的是不能親眼看到祖國山河的徹底解放。”
說完,劉耀梅就在柴棚里唱起了革命歌曲:“……大家醒醒切莫再做夢,切莫醉死與夢生,夢生醉死何日才能趕走日寇殘暴兵!”
她的聲音不復往日的清脆甜美,卻帶著一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和堅定,這是劉耀梅用生命譜寫的千古絕唱。
11月21日,劉耀梅被押到了上平陽臨時刑場,綁在一棵樹上。
荒井命令手下扒了劉耀梅的衣服,然后揮著刀,將她大腿上的一塊肉割了下來。
荒井讓士兵將這塊肉烤熟裝在盤子里,然后當著劉耀梅的面,用刀叉起一塊送到嘴里,贊嘆道:“好吃!好吃!”
劉耀梅沒有被嚇到,她冷笑著啐了一口:
“兩條腿的野獸!中國人嚇不倒,殺不絕,你們欠下的血債,必須要用血來償還!”
荒井被惹怒了,他氣急敗壞地大叫:“給我剮了她!”
窮兇極惡的日本兵拿著刀上前,將劉耀梅腿上、胳膊上和胸脯上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烤熟,然后逼著前來觀看的村民吃,荒井甚至掰開劉耀梅的嘴,將肉塞到她的嘴里。
劉耀梅牙關緊咬,嘴唇都咬破了,卻不叫一聲痛,不掉一滴淚,她滿身血污,瞪大眼睛,仇恨地看著荒井,狠狠罵著。
經過兩天的折磨,劉耀梅已經很虛弱,中途昏死了好幾次,但每一次醒來,她都不忘嘲諷張牙舞爪的日本兵:“最后的勝利是屬于中國人民的,離你們徹底滅亡的日子不遠了!”
荒井再次被氣得跳腳,他拿著刀步步逼近,叫囂著要挖掉這個共產黨員的心和肝。
劉耀梅面無懼色,高呼著口號英勇就義,年僅22歲。
劉耀梅犧牲后,荒井割掉了她的雙乳和頭顱,又用刀一刀一刀割下她身上的肉,用鐵絲串上,做成了人肉餡的餃子,至于劉耀梅的遺體,則被他隨意扔進了一口井里。
1943年12月初,經過晉察冀邊區抗日軍民的英勇反擊,盤踞在平陽的荒井部隊被迫撤退。
把鬼子趕走后,鄉親們從井里撈出了劉耀梅的遺體。
22歲的姑娘被折磨得殘破不堪,連一件蔽體的衣物都沒有。
撈出劉耀梅遺體的水井
“……鬼子把她腿上的肉割沒啦,腦袋耷拉著,就連著一層皮。”
負責打撈劉耀梅的村民泣不成聲,不停地用袖子抹眼淚,她該有多痛啊!
這個愛唱歌,愛跳舞,柔軟美麗如春花一般的女孩本可以在山間傲然綻放,卻因日寇的暴行長眠于這個寒冬,鬼子被趕走了,她卻再也無法睜開眼,看一看美麗安寧的家鄉。
在場的村民痛哭失聲,人群中的攝影記者葉曼之雙眼通紅,對著這位巾幗英雄按下快門,拍下了控訴、見證日軍暴行的著名照片《劉耀梅之死》。
不忍英雄就這樣上路,鄉親們紅著眼找來找去,只找到一條破舊的小棉褲,他們給劉耀梅穿上褲子,用席子卷著抬上擔架,帶著她回家。
可是,在侵略者的踐踏下,哪還有家呢?瘋狂掃蕩之后,劉耀梅的家人們也都慘死于日軍之手。
她犧牲的那天,她的丈夫齊尚書也被日寇砍了頭,這對結婚不滿一年的夫妻就像約好了似的,雙雙為國捐軀,慷慨赴死。
最后,按照當地的習俗,劉耀梅和丈夫合葬于五丈灣。
2005年,適逢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縣政府應群眾的要求,將劉耀梅墓從平陽遷到縣烈士陵園,供人們瞻仰和祭拜。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歷史的流水奔涌向前,如今的羅峪村硝煙散盡,歲月靜好,每年夏天,這里都會開滿了淡紫色的荊子花,美得熱烈,美得驚心動魄。
搖曳的花叢中,劉耀梅烈士紀念碑安靜矗立,她犧牲了,卻將自己的骨血融入了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將自己的精神傳遞給了每一位中國人。
她對革命的堅貞,對國家的深情,對敵人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就像航行中的燈塔,指引著后人踏著她的血跡奮勇前行。
英魂不滅,浩氣長存,向每一位烈士致敬!
參考資料:
1. 中國軍網·英烈紀念堂-劉耀梅
http://www.81.cn/yljnt/2014-01/02/content_5717469.htm
2.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錚錚鐵骨劉耀梅:激昂歌聲仍在回響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5/0912/c85037-27575286.html
3. 保定日報-荊子花盛開的地方 錚錚鐵骨浩然長存
https://bd.hebei.com.cn/system/2020/08/11/100412693.shtml
4. 鳳凰網-抗日玫瑰:身遭日寇剮刑的英烈劉耀梅
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17_2665_881245.s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