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超出預期”“提振全球市場”——國際社會12日熱烈歡迎中美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中美當天發表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在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措施,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共計91%的對華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據此,中美將同步取消和暫停針對對方的115%關稅。此外,雙方還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將定期或不定期輪流在中國、美國開展磋商,或在商定的第三國開展磋商。法新社12日引述業界人士的話評論稱,這一結果對于北京來說尤其是一個成功,“中國對美國的高關稅威脅采取了堅定立場,沒有妥協,最終成功(使美國)大幅降低了關稅”。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會談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好于預期。但也應持謹慎樂觀態度,中美還將圍繞關稅展開持續談判。
中美日內瓦經貿高層會談成果鼓舞世界多方,圖為12日南京港碼頭繁忙景象(圖/視覺中國)
美媒:出人意料的突破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這次會談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當地時間12日上午9時,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根據聲明,美方承諾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關稅。相應地,中方取消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反制關稅;針對美“對等關稅”的34%反制關稅,相應暫停其中24%的關稅90天,剩余10%的關稅予以保留。中方還相應暫停或取消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今年4月之前,美方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0%的關稅。4月2日,美方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對等關稅”稅率達到34%。這34%中有10%是美方所謂的基準關稅,24%是對中國特別加征。中國對此進行了堅決反制。隨后美方輪番升級關稅措施,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先后提升至84%和125%。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發表談話指出,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不斷加強互利合作,維護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共同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中美周末會談的結果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承受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完全停滯。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12日上午在日內瓦承認,現有的關稅相當于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事實上的“貿易禁運”。他稱:“兩國代表團的共識是雙方都不想‘脫鉤’,這些非常高的關稅等同于貿易禁運,雙方都不希望這樣。我們想要貿易,希望貿易更加平衡。”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新聞發布會(視頻截圖/新華社)
“這一出人意料的突破緩和了一場懲罰性的貿易戰,提振了全球市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全球投資者為這場美國發起的大規模貿易戰迎來解凍而歡呼,亞洲、歐洲和美國股市12日均大幅上漲。路透社引述中國投資界人士的話稱:“結果遠遠超出了市場預期。以前,人們只是希望雙方能坐下來談談,市場一直很脆弱。現在,有了更多的確定性。”有人表示,此前認為,美國對華關稅可能降至50%左右,但實際降幅更大。短期而言,投資者對全球供應鏈受損的擔憂大幅降低。“不管怎么說,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會談結果對世界經濟來說是好消息”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1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從聯合聲明來看,會談成果超出預期,取得了實質性成果,這說明中方此前的堅決反制和斗爭態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方的反制措施確實對美方造成重大影響,美國政府才會在會談之后將關稅降低。
世界其他國家也在密切關注中美這場會談。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12日發文稱,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貢特拉姆·沃爾夫說,中美會談的結果對世界經濟來說是好消息,“這表明經濟理性又回到了美國,他們意識到,他們試圖做的事情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沃爾夫說,歐洲政策制定者應該注意到北京的強硬態度,“每當(美國)經濟開始受到傷害時,美國總統似乎就會屈服,所以我認為強硬路線是值得的”。
德國《資本》網站12日稱,貝倫貝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表示,中美經貿會談的結果是個好消息,中國對美國關稅采取的強硬立場基本上取得了勝利,北京已迫使美國坐到談判桌前。文章稱,美國政府對中國的高關稅給自身帶來了嚴重后果:航運被取消,集裝箱貨運量下降,卡車司機的工作越來越少,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圖為中國和美國國旗(資料圖)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新型工業化研究中心主任黃鄭亮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美首次談判即把關稅大幅降低,且雙方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結果顯然高于市場預期。黃鄭亮特別提到,美方的壓力比中方更大。5月中旬,美國要公布物價、制造業、進口價格等多項經濟指數,疊加美國產品庫存消耗,高關稅對美國經濟壓力加大,美國需要及時降低關稅、恢復貿易,減輕經濟發展和商品庫存壓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當前的對華關稅對企業和消費者而言仍然是一個較大的負擔,但好在雙方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后續可以繼續進行談判。中國社科院學者楊水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能忽略行業關稅這一中長期風險。美國政府正在針對半導體、藥品、汽車、關鍵礦物等進行“232調查”,這些行業屬于戰略品行業,其關稅可能會增高。
接下來中美經貿磋商將如何發展?黃鄭亮分析說,首先,中美將繼續圍繞剩余關稅進行談判。其次,談判重點可能將轉向非關稅壁壘,如投資、市場準入、關鍵礦產供應等。據CNN報道,貝森特12日表示,美國想要的是“與中國的戰略必需品脫鉤”,減少在關鍵藥品、半導體芯片和鋼鐵等產品上對中國的依賴。
未來局勢仍待觀察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表示:雙方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當地時間11日晚,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日內瓦會見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BBC稱,伊維拉一直在密切關注中美會談。她12日發表聲明稱:“我非常高興看到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會談標志著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我們希望這預示著美好的未來。在當前全球緊張的局勢下,這一進展不僅對中美兩國非常重要,而且對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最脆弱的經濟體,也至關重要。”
英國《衛報》稱,荷蘭國際集團12日上調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至4.7%,并表示,如果中美在90天內達成協議,這一數字可能會進一步上調。該機構經濟學家還表示,預計中國5月和6月對美國出口將大幅反彈,因為庫存耗盡的美國進口商將利用這一時期恢復進口。報道也提到,中美貿易“休戰”雖然受到歡迎,但并不等同于和平條約,無法保證美中90天的“休戰”會導致“永久停戰”。
此次中美經貿會談在瑞士舉行。該國《新蘇黎世報》12日稱,美中貿易爭端緩和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喘息機會。“我們不知道瑞士的斡旋對美中貿易爭端緩和有多大貢獻。可能是經濟常識和國內政治需要的結合,促使兩國達成協議。”報道稱,現在距離美中達成全面協議還有90天的時間。為了真正重啟關系,雙方必須克服困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