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一旦俄羅斯取得最終的勝利,那他不僅能把烏克蘭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還能通過克里米亞路橋完全掌控整個烏克蘭,進而與北約直接對峙,而這將是北約東擴的一次慘痛失敗。
俄羅斯還能控制黑海大半江山,這片海域可是歐洲能源和貿(mào)易的命根子,俄羅斯這一手直接威脅歐洲的經(jīng)濟命脈。更別提烏克蘭的廣袤平原,給了俄羅斯天然的戰(zhàn)略縱深,應對北約的所謂“威脅”簡直如虎添翼。
但你以為俄羅斯會就此打住?想得美!嘗到甜頭的俄羅斯,下一站很可能瞄準摩爾多瓦,這小國幾乎沒啥還手之力,俄羅斯隨便找個“保護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借口,就能順手牽羊吞并它。
到時候,烏克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再加上加里寧格勒,俄羅斯的勢力版圖就像一張大網(wǎng),直逼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這三國可是北約的正式成員,俄羅斯要是真敢封鎖蘇瓦爾基走廊,那條連接波蘭和立陶宛的狹窄通道,北約可就得急眼了。
這地方被稱作北約的“軟肋”,一旦被掐斷,波羅的海三國就得跟北約其他成員國“失聯(lián)”,只能靠芬蘭和瑞典的北部通道硬撐,可俄羅斯占了地利,北約想翻盤可沒那么容易。
北約會咋辦?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它已經(jīng)在波羅的海地區(qū)加碼部署部隊,從“前沿存在”升級到“前沿防御”,擺明了要在第一時間擋住俄羅斯的攻勢。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更是為北部戰(zhàn)線加了把鎖,但麻煩的是,美國這北約老大哥有點“心不在焉”,中美貿(mào)易戰(zhàn)和關稅戰(zhàn)正打得火熱,美國的精力被牽扯到印太地區(qū),忙著跟中國掰腕子。
這場貿(mào)易戰(zhàn)讓全球供應鏈亂套,歐洲的能源和制造業(yè)成本蹭蹭上漲,北約成員國的軍費和經(jīng)濟韌性都受到擠壓,美國這種“兩頭忙”的狀態(tài),多少讓北約的協(xié)調(diào)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但反過來想,中美競爭也可能給北約帶來轉(zhuǎn)機,即便關系再僵,全球性問題像氣候變化、公共衛(wèi)生,總能讓大國找到點合作空間。
如果北約能趁機拉上歐盟,加大對俄羅斯的經(jīng)濟制裁,再聯(lián)合烏克蘭、格魯吉亞這些非成員國,增強它們的防御能力,俄羅斯的擴張路子可能沒那么順暢。
這場危機不只是軍事對峙,更是歐洲未來的風向標,如果俄羅斯真把歐洲邊界拽回冷戰(zhàn)時期,波羅的海三國的民主成就可能毀于一旦,歐洲的信心也會被重創(chuàng)。
更別提全球秩序的震蕩,中美博弈、能源危機、地緣沖突,哪一個不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