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 王艾冰)“最近兩個月,我們確實感受到了新冠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抬頭趨勢,然而,這種變化并沒有達到顯著的規模,而是保持在了一個相對合理和可控的范圍內。”5月12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多位感染科專家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需要注意的是,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在3到5天內自行緩解,但老年人仍面臨重癥風險,患病后仍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疾控中心在5月8日發布的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監測期內(3月31日-5月4日)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新冠陽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陽性率由3.3%升至6.3%,4月14日-5月4日的三周內,新型冠狀病毒超越鼻病毒成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就診量的首位。
5月12日,患者在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就診,受訪者供圖
新冠患者門診呈上升趨勢,但增速緩慢
根據疾控中心發布的監測情況,從地域上看,我國南方省份的新冠陽性率略高于北方省份,部分陽性率上升較早的省份疫情增幅趨緩。
“近日,醫院里發熱門診病例數沒有明顯增多,但是發熱就診患者中新冠陽性占比確實有所增多,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發生在2024年7-8月,距今已過去10個月,隨著人們抗體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此波小高峰也屬正常。”5月1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告訴記者,此波感染新冠的癥狀與之前相比沒有明顯變化,需要住院的重癥患者也很少,目前感染ICU里沒有危重癥新冠肺炎病人。
“流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氣溫下降時流行增加,且流行周期短。新冠病毒的流行速度慢,消退也慢,持續時間更長。”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新冠病毒感染后主要癥狀包括發熱、咽喉疼痛和咳嗽,部分患者還出現了味覺和嗅覺減退。和流感相比,目前新冠發熱患者以中低熱為主,通常不超過38.5℃,而流感患者往往出現38.5℃以上的高熱。
“新冠病毒以及類似的呼吸道疾病本身就具有波動性的傳播特點,這些波動通常與常態相差不大,并非劇烈的爆發性增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趙雷告訴記者,隨著新冠病毒的傳播,人們會自發采取預防措施,并逐漸建立一定的免疫力。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免疫力可能會減弱,感染病例又會有所上升,這是一種正常的趨勢,并沒有明顯超出常態范圍。
新冠不會大規模出現,但不能掉以輕心
“新冠病毒已逐漸成為人群中長期存在的疾病之一。盡管如此,新冠病毒感染的癥狀可能比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更為嚴重,新冠病毒的防控仍不容忽視,尤其是對老年群體、多種患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來說,新冠病毒可能是致命的,仍不能掉以輕心。”趙雷提醒。
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新冠病毒感染通常在3到5天內自行緩解,但老年人仍面臨重癥風險。李侗曾建議,因此,家庭中有老年人者需注意,一旦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或進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檢測,確診后盡快接受抗病毒治療。
一旦出現癥狀,無論是新冠還是流感,早期用藥效果都不錯。蔡衛平提醒,“面對周期性出現的新冠小高峰,大部分人群不用擔心,高危人群可以做些預防工作,比如注意手衛生、保持通風,遠離感染人群等。如果出現流感樣癥狀,如發燒、咽干咽痛、全身酸痛,可以自己用試紙檢測一下新冠抗原,如果呈陽性就吃抗新冠病毒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