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美聯儲剛剛宣布維持利率不變,面對記者關于10日中美高層會談的提問,特朗普語氣強硬:“不會撤回或下調關稅”,而面對有關是誰主動打的對方電話的提問時,特朗普聲稱:“他們說是我們主動提出的?我覺得他們應該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他們的檔案。”這番言論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早在一天前,美國財長貝森特還在記者的逼問下,間接暗示是美國先打的電話。特朗普的強硬表態,導致美股應聲下挫。
投資者擔憂,中美貿易戰的僵局可能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自3月起,兩國互征懲罰性關稅,雙邊貿易基本陷入停頓,如今特朗普的言論讓市場對談判前景更加悲觀。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原計劃將于5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與中國高層會晤。這場被外界視為“破冰”的會談,原本是美方主動尋求對話,但特朗普的改口讓局勢變得撲朔迷離。特朗普的“變臉”并非偶然。自4月下旬以來,他關于對華關稅的態度已出現多次變化。
起初,他在訪談中提及“準備對中國大幅降低關稅”,隨后又聲稱“中美雙方正在談判”,但被中國外交部澄清并無此事。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在釋放緩和信號未果后,轉而采取強硬姿態,甚至在“空軍一號”上宣稱“除非中國先讓步,否則美國不會減稅”。這種反復無常的背后,是美國國內經濟的重壓。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規模縮水0.3%。高盛等機構警告,若關稅戰持續,美國通脹率可能上升,消費者將承受更高的物價。
美國對華加征的關稅相當于“自己打自己”,因為40%的中國商品被用于美國生產鏈,而稀土等關鍵資源更依賴中國供應。但特朗普似乎陷入了政治博弈的怪圈。他一方面需要展現“強硬對華”的姿態以鞏固選民支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企業界和消費者的強烈不滿。5月6日,美國商會發布報告稱,145%的關稅已導致美國企業成本激增,大量的制造業企業考慮轉移供應鏈。
然而,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的專訪中仍堅稱:“中國的經濟正在受到打擊,失業率也上升……我不希望中國的數千億美元用在軍艦、坦克和飛機制造上。”面對特朗普的自我挽尊,中國駐美使館在5月8日迅速回應,強調會談是“應美方請求舉行的”。使館發言人指出,美方近期通過多渠道主動傳遞信息,希望就關稅問題展開對話,中方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吁”的基礎上,決定同意接觸。
這一表態與中國商務部的立場一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維護自身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的立場“一貫且堅定”。美國須知,中方同意接觸“不等于談判,也不意味讓步”,而是“考慮到國際經濟發展及中美互動的善意舉措”。此次瑞士會談,貝森特稱目標是“降溫”,特朗普卻強調“不會為了談判降低關稅”。
5月10日的日內瓦會談更可能是中美“初步試探”,而非實質性突破,特朗普政府的“貪婪成性”可能導致談判曠日持久。歷史經驗顯示,特朗普在與歐盟、日韓的談判中,常以“極限施壓”手段謀求利益最大化,但這種策略在中國面前屢屢碰壁。當特朗普在白宮的鏡頭前重申“美國優先”時,他應該聽聽貝森特的另一句話:“兩國當前的關稅水平等同于貿易禁令,這不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