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探索發展小麥、旋覆花套種模式,通過空間錯位與周期互補,實現藥糧雙收,破解傳統單一種植效益瓶頸。
小麥地里套種中藥材。 潁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口孜鎮種植大戶武曉玲的基地里,工人正在一壟壟小麥間栽種中藥材——旋覆花。旋覆花的干燥頭狀花序可以作為中藥使用,具有降氣、消痰、止嘔的作用。這是武曉玲種植中藥材的第六年,卻是第一次嘗試著在小麥地里套種中藥材。“種植旋覆花三年了,它的效益一直都比較平穩,旋覆花兩側的趟子不種小麥,兩側地方是空著的,種小麥就增加了一份收成。”武曉玲說。
藥糧套種。 潁東區委宣傳部供圖
武曉玲所說的“趟子”,指的是旋覆花植株間特意預留的生長空間,因為旋覆花成熟后枝葉會向兩側舒展,充足間距是保障其健康生長的關鍵。可如今這里種上了小麥,會不會影響作物生長呢?
“小麥與旋覆花的生長周期互不耽誤,旋覆花長到10公分左右時,麥子就可以收割了,待旋覆花可以采摘時,這個就是留給工人采花子的路。”武曉玲介紹。
兩種作物生長周期錯峰,既不影響農機下田作業,又能共享灌溉系統。在小麥地里套種旋覆花,實現了“一地雙收”。站在地頭,武曉玲算了一筆經濟賬:“今年小麥如果產量還不錯的話,這個地租錢就可以省掉了。旋覆花去掉人工成本基本上是純掙的了,一畝地有4000株左右,花子大概可以收到150公斤至200公斤。一公斤花子應該是在40元左右,一畝地大概可以收到7000塊錢,今年我套種了120畝,這樣算下來毛利潤有80多萬。”
武曉玲的種植基地位于王老莊村,這里一共有48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等傳統糧食作物。武曉玲嘗試的套種實踐,也為村民開辟了全新的種植思路。
“我們村里也有一部分村民種植中藥材,但是規模不大。旋覆花和小麥套種,如果效益好,我們會大力地推廣,帶動更多村民共同種植,讓老百姓富起來。”潁東區口孜鎮王老莊村村委會副主任李懷強說。(田晨 武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