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農民真難,風調雨順的時候還好,如果遇到干旱和洪水天氣,農民真是叫苦不迭。關鍵是一斤小麥還買不了一瓶礦泉水。
最近幾個月,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干旱少雨,小麥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沒有雨,急得農民團團轉。有的地方地下水充沛,可以盡快地從地下抽水澆地。有的地方離水源比較遠,想澆水很難,而且價格奇高。
比如,最近山西的一個村莊,小麥干得枯黃,急需雨水,但遲遲不下雨,有的村民就自己想辦法花錢澆地。據說,從1000米以外的地方抽水,每小時180元。
如果有5畝地,要澆10小時就要花費1800元。
5畝小麥的產量大約5000斤,一畝地除掉種子化肥之類的也就掙二三百元,如果再加上澆地的費用支出,不僅不賺錢,還虧了人工費。
當有人質疑180元一小時的抽水費用比較高時,村干部對此進行了回答:當地水源本不多,地下水都要打很深才有水,打一口井的費用大概是三五十萬元。有的村民離井較遠,要“二次抽水灌溉”,先把千米之外的水抽到農田附近的水池里,然后再從水池中抽水到農田,如此折騰,水費自然高了。
總之,這件事,收水費的人也很無奈,畢竟打井要錢,平時還有維護費、電費、人工費、管理費等等,貌似收180元一小時也不多。
從村民這邊來看,水費這么高,收的小麥也許還不夠各項成本支出,甚至還要虧掉一點,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澆。
但是如果大家都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小麥減產,全國14億人吃什么?
此事在網上發酵引發網友熱議:
有網友說:我們家在陜西中部地區,家里有4畝地,收成好時畝產1000斤,一斤1.1元,四畝小麥售價4400元,除去農機、種子、化肥、人工等。利潤應該接近2000元。四畝地澆水需要一天時間,水費估計得200左右,如果在西安上班,來回高速費油費300左右,更大的問題是,如果我灌溉了別人沒有,我家小麥成熟要比別人家晚一周,到時候收割機都走了,更沒法處理。綜合考慮,旱就旱吧,反正糧食不值錢。
正因為糧食不值錢,很多人種糧食的積極性都沒有,現在還要花費180元每小時的灌溉費,還不如干脆擺爛。
記得董宇輝曾說過一句話:谷賤傷農。
一個人在外面打工一個月能拿四千塊錢,也就相當于在農村一家四口種5畝地一年的收入了。如此一來,誰還愿意種糧食呢?
其實這件事折射的不是水費貴的問題,而是“谷賤傷農”的根源。
如果一畝地除掉人工費、各項成本支出,哪怕能有2000元的節余,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如果靠種地能夠養起一個大學生或者種地20年能買一套房,也行啊。
記得有人說過,如果種地能掙錢,根本輪不到農民。
您怎么看?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