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么能在遵義會議上崛起?答案只有兩個字:實力!
長征時期的毛澤東
湘江戰役后,只剩下3萬人左右的中央紅軍主力該往哪里走?博古和李德堅持原定計劃不變,要趕去與賀龍會合,蔣介石已經察覺,布置下了20萬兵力的包圍圈等著紅軍往里鉆。
毛澤東提出部隊應該放棄原定計劃,不能再往北走了,改而向西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去。紅軍的指揮權已經到了周恩來手里,周恩來接受了毛澤東的主張,這是一個轉折的開始。
毛澤東自1927年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開始,建軍、搞革命根據地,成功摸索出了一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現在,只有毛澤東能帶領大家走出危機。
最后還是開會來討論和決定中央紅軍主力該往哪里走。開會的人有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王稼祥和張聞天支持毛澤東,周恩來也同意,最后決定西進貴州。
中央紅軍主力西進果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一路上的日子好過多了。博古深知如果聽從毛澤東的建議就意味著他的權力要喪失,于是,他再次提出北上,李德也附和要同賀龍會合。
毛澤東自然主張繼續西進,兩種不同的意見擺在周恩來的面前,這是生死攸關的節骨眼上,已經沒法調和了,周恩來必須做出選擇。
事實證明,聽從毛澤東的建議,這盤棋就起死回生了,因為西進不僅打亂了國民黨軍隊的原有部署,紅軍西進貴州遇到的都是弱敵,一路小勝不斷,紅軍低迷的士氣得以慢慢恢復。
1935年元旦,毛澤東提出,紅軍要繼續西進,立刻搶渡烏江、攻占遵義,毛澤東的建議獲得多數人贊同,他們開會取消了李德獨斷專行的軍事指揮權,恢復劉伯承的總參謀長職務。
這就意味著,劉伯承已經站在周恩來這邊,向毛澤東靠攏了。王稼祥已經完全站在毛澤東這邊,他不但同意毛澤東的觀點,而且準備從組織上把毛澤東推舉為領袖。
這時候,王稼祥向毛澤東提議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贊成,但他提議先同張聞天通氣,張聞天也很快同意了,他說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還是要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大家。
紅軍時期的周恩來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紅軍按照毛澤東的提議搶渡烏江,攻占遵義。蔣介石幾十萬大軍丟了追逐目標,他只能命令軍隊整訓待命,而中央紅軍也正好借此機會休整一番。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決定開會,理一理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樁樁件件,不理清楚這些東西,下面的人非炸鍋了不可。要知道,大家參加革命不是來送死的,而是為了勝利的前途。
大家圖的就是有個光明的前途,有個好奔頭,如果都知道再走下去只是死路一條,就沒有人還會跟著走了。到現在,成功和失敗都有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開會理一理的時機成熟了。
毛澤東是政治局委員,張聞天是政治局常委,王稼祥是政治局候補委員,按照組織原則,他們的提議是有效的。博古和周恩來都需要在會上解釋,這一路的慘敗是怎么來的?
博古心知這次會議必定有一場尖銳爭論,他不愿意拱手把權力讓出來,他要尋求更多的支持者,于是,支持博古的凱豐私下幾次找聶榮臻,要他在會上支持博古,遭到聶榮臻的拒絕。
1935年1月15到17日,遵義會議召開。參加會議的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政治局委員,包括博古、周恩來、張聞天、陳云、朱德和毛澤東。
第二部分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包括王稼祥、鄧發、劉少奇、凱豐;第三部分是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包括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
還有中央秘書長鄧小平,軍事顧問李德和翻譯伍修權也列席會議,參會人員共計20人。當時政治局委員12人,除了上述6人還包括王明、項英、張國燾、任弼時、顧作霖和康生等6人。
王明和康生還在蘇聯,顧作霖已經病逝,項英留在蘇區負責,張國燾和任弼時各管一部,雖然少了6名中央政治局委員,但總書記博古和政治局候補委員都在,所以會議是合法的。
總書記博古主持會議,犧牲這么多人,他無法否認失敗,但他把失敗原因歸結為敵人力量太過于強大。周恩來則主動承擔責任,承認是指揮錯誤導致失敗。張聞天則干脆做了反報告。
遵義會議期間的張聞天(右)和王稼祥(左)
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長篇發言,他在發言中指出,博古在進攻時犯了冒險主義、防御時犯了保守主義、突圍時犯了逃跑主義三大錯誤。紅軍最弱的時候和敵人力量是一比十但紅軍贏了。
第五次反“圍剿”是中央紅軍力量最強的時候,和敵人的力量對比是一比五,事實擺在那里,敵人力量強大不是紅軍失敗的理由。在會上毛澤東把自己的戰略戰術和今后的方向說出來。
在會上,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尖銳對立,大家再也不愿意蒙著那層遮羞布了,重傷未愈的王稼祥第一個從擔架上站起來發言支持毛澤東,這是王稼祥在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一直沒能擺脫共產國際的陰影。誠然,起初的確也得到了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但共產國際給中國共產黨帶來的更多的是干預和控制,脫離實際的控制。
事實證明,在共產國際的操控下,王明、博古等人給革命造成了嚴重災難,導致無數紅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只有毛澤東能帶領大家走出一條不依靠任何人就能活下來的道路。
就是因為共產國際脫離實際的控制和干預,才使得他們指派的幾個年輕人輕松就奪去了毛澤東辛苦拼來的成果,一躍成為最高領袖,在他們的瞎指揮之下,險些把革命葬送掉了。
遵義會議上,王稼祥積極站在毛澤東一邊,張聞天和劉少奇都明確支持毛澤東,劉伯承也傾向毛澤東。各軍團負責人即使不絕對支持毛澤東,但他們要求換領導的呼聲也已經很高了。
朱德明確表態,要是再這么打下去,我們肯定是不會再跟著走了,他說,他一開始就是跟著毛澤東革命的,今后也只跟著毛澤東。李富春一直都支持毛澤東。
經歷了這么多慘痛教訓,周恩來已經明白只有毛澤東知道該怎么走下去,方向和方法都在毛澤東的心里,在失敗和死亡的威脅下,活下去并且勝利才是最重要的。
凱豐依然力挺博古,諷刺毛澤東打仗是照著《孫子兵法》打的,毛澤東反問他,《孫子兵法》有幾篇?第一篇題目叫什么?凱豐張口結舌,這就說明他的指責是沒有說服力的。
油畫作品《遵義會議》
現在,只有毛澤東能憑實力給大家指明一條活下去的道路,沒有人能夠再和他競爭了,實力就是最強有力的證明,最后,毛澤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是軍事上最高負責人。
遵義會議勝利結束后,毛澤東雖然還沒有成為中國革命的舵手,但已經由他出手撥轉了中國革命的航向,他的手已經開始扶在了中國革命的舵上了,接下來需要他拿出實力來證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