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豐縣順河鎮白廟村,“五色課堂” 理論宣講驛站成為村民常去的“文化客廳”。順河鎮以打通服務群眾 “最后一公里”為目標,構建 “讀書 + 宣講 + 實踐”三位一體模式,通過接地氣的宣講形式和實用化的服務內容,傳達上級“好聲音” ,架起黨群“連心橋”,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微宣講 + 共閱讀”:書香浸潤鄉村 理論照亮新生活
“沒想到讀本書能解決水稻種植難題,這樣的活動太實在了!” 白廟村村民李林在“閱見振興?理響鄉村”活動中收獲頗豐。順河鎮邀請鎮工會骨干、老黨員、種植能手等擔任 “領讀人”,開展“10 分鐘微宣講 + 共讀一本書”活動,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三農”的政策解讀與農業技術知識有機結合。
活動現場,領讀人結合《鄉村振興政策百問》《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等書籍,用方言土語講解惠農政策,分享田間管理經驗。村民們圍坐在一起,邊讀邊問,從稻田病蟲害防治到糧食補貼政策,領讀人逐一解答。這種 “理論宣講 + 互動答疑”的模式,讓抽象政策轉化為具體實踐指南,累計開展各類讀書活動6場,覆蓋受眾500余人次。
數字賦能 “云課堂”:數字經濟賦能 開拓發展新思路
為破解農產品銷售瓶頸,順河鎮聯合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邀請互聯網經濟專家丁道師開展數字經濟專題培訓。丁道師走訪白廟、齊廟等6個村,針對農產品科學種植、電商運營缺人才等問題,以“鄉村調研 + 案例教學 + 現場實操”形式授課,詳解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實用技巧。
“手機怎么拍農產品更吸引人?”“ 抖音小店怎么開通?”課堂上,村民們圍繞數字工具應用踴躍提問。培訓結束后,鎮里同步建立電商幫服微信群,為農戶提供后續指導。活動中,出版社還捐贈了《探訪數字經濟鄉村振興進行時》《中國“三農”故事之鄉村記憶》《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等圖書 30余冊,受到農戶一致好評。這場" 從田間到云端”的培訓,讓數十名新農人掌握了互聯網工具使用方法,為特色農產品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奠定基礎。
如今的 “五色課堂”宣講驛站,既是政策理論的 “傳聲筒”,也是技術培訓的 “加油站”,更成為村民交流的 “會客廳”。順河鎮將以白廟村為起點,推動 “五色課堂" 在全鎮其他 21 個村全覆蓋,通過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資源,策劃 “耕種課堂”“非遺工坊”等特色惠民活動,打造自己的宣講品牌,讓黨的創新理論和發展機遇真正惠及田間地頭。
文/高圓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