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來是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經常在追求和平的同時幫助周邊鄰居國家,就像是我們所常說的,曾經淋過雨的自己,現在就更愿意幫助他人打傘,所以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經常對周邊國家伸出援助之手。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許多國家都發展成為與我國建立密切合作關系的兄弟國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被稱之為“巴鐵”的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的歷史因素和牽絆深厚,當一方發生災難時,另一方就會及時給出幫助。
我國除了對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支援以外,還對其進行了大量軍事援助,比如為了增強巴基斯坦的國防力量,我國的殲10系列戰斗機就曾出口到巴基斯坦。
因此很多人都產生了疑問,既然可以賣給巴基斯坦,那么同樣是賺錢,為什么不賣給朝鮮?
巴基斯坦對殲10的情有獨鐘
中國作為巴基斯坦的傳統戰略盟友,雙方在防務合作上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其實從巴基斯坦的許多武器上都能找到關于中國的印記,由于兩國發展程度的不同,巴基斯坦主要從我國采購為主,而其中最讓巴基斯坦動心的就是我國的殲10戰斗機了。
早在2009年的時候,在《漢和防務評論》中的文章就表示,已經有來自中國的非官方報道稱,巴基斯坦空軍希望在2009年簽署購買30架殲10戰斗機的協議,對此巴基斯坦空軍方面也選擇了直接承認,并表示這一計劃已經談判了很久。
而且在原則上已經得到了中方的確認,巴基斯坦方面的確非常希望獲得殲10A飛機類型,對于這一點雙方已經展開過共同討論,但當時因為預算的問題,巴基斯坦自認為簽署這項協議的可能性并不大。
主要是由于當時巴基斯坦方面連接時所選用的戰斗機雷達都沒有確定,作為飛機的靈魂尚且在計劃之中,這就表明當時巴基斯坦雖然對殲10戰斗機非常動心,但很有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的計劃去準備。
只不過后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巴基斯坦的這一場準備足足準備了10年多,最終是在當地時間2022年3月11日,巴基斯坦舉行了首次6架殲10的接裝儀式,這意味著我國劍士系列的戰斗機開始裝備到巴基斯坦的空軍之中。
這不僅是我國第一代航空主戰裝備首次成體系成建制出口,也加深了我國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全天候合作關系。
不賣給朝鮮的經濟因素
雙方自從達成了這次交易與合作之后,國際上就傳出了一些聲音,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既然可以將成體系的戰斗機出售給巴基斯坦,那么就更加可以將其出售給朝鮮。
畢竟中國與朝鮮之間的關系也頗深,當年在抗日戰爭期間,朝鮮人民軍隊也曾組成了抗日集團來到我國參加戰斗,囊括了敵后宣傳和正面戰場對抗等多種工作,系統性地支持了我國的抗戰。
新中國成立之初,朝鮮戰爭爆發,我國人民志愿軍毅然決然眷顧三八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聯合朝鮮軍民一同戰勝了美國,為其換來了領土的安寧,所以論起戰爭中的革命情誼,中國與朝鮮之間似乎更加密切。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國際競爭大局面之中,朝鮮的戰略區位優勢依然至關重要,首先就是在亞洲制約了韓國,當俄羅斯陷入俄烏沖突之后,美國在支援烏克蘭的同時,加緊對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的制裁,中國就是其目標之一。
而美國所采用的手段除了經濟和貿易上的打壓之外,就是利用鄰國實施包衛,韓國和日本都是美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以韓國為例,早年美國在這里部署了薩德后,又安裝了提豐中程導彈系統,不僅威脅到了我國,也威脅到了朝鮮。
日本自然更不用多說,國內數不勝數的美國軍事基地就很能說明問題,在俄羅斯無力抽身的情況下,朝鮮站了出來,他指出如果日本敢和北約勾結,將可能面臨第二次亡國,同時也和韓國發生了多次軍事沖突,這其中都能看出美國的影子。
所以在綜合相比之下,朝鮮方面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似乎更大,但為什么我國沒有將堅持出售給他們呢,經濟要素是最重要的一點。
朝鮮的經濟在冷戰結束之后遭到了難以想象的打擊,最初的朝鮮在國家走向獨立之后獲得了蘇聯的支持,在其指導下進行經濟改革,并且獲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如此,蘇聯還一直堅持對朝鮮的幫助,甚至在美國冷戰期間也不忘對朝鮮的支持。
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資金提供,技術提供以及專業人員的派遣等,總而言之,最初的朝鮮雖然發展良好,但在經濟層面過多依賴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幫助。
所以伴隨后來蘇聯解體,原本的幫助不復存在,伴隨著東歐劇變,最初對朝鮮的經濟承諾難以實施,后來朝鮮方面又錯誤使用社會主義理論,煽動人民在山區開墾良田種地,導致本國糧食大面積減產,再加上能源的枯竭,朝鮮的經濟狀況陷入極端匱乏的狀態。
自1995年起,朝鮮國內遭遇大暴雨的災害,原本就不多的糧食再度雪上加霜,在國際的支援下才度過這次危機。
但當時的朝鮮并沒有想著發展經濟,而是為了爭回面子舉辦了世界青年聯歡會,將近47億美元的投入進一步加劇了朝鮮的財政危機,所以一直到2009年時,拖鞋的經濟依然不景氣,連國內的電子供應甚至是公共交通都受到了影響。
盡管后來朝鮮效仿中國的改革開放而實施新經濟政策,不但沒有獲得任何實際性效果,反而走進了死胡同,在經濟和技術上所帶來的困境影響了朝鮮后續的數10年。
以2003年的GDP為例,當時的朝鮮國內生產總值大約在300億美元左右,尤其是在危機度過之后,糧食與生存需要靠國際支援,重要的國防預算投入都用于陸軍以及核武器發展計劃,空軍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
要知道當時殲10戰斗機的造價大約在6000萬美元左右,而且這只是一個起步價位,就算朝鮮在當時咬緊牙關選擇購買,后續也需要面臨大量的維護費用,以6000萬的基點來看,高額的維護成本是朝鮮所難以承擔的。
而巴基斯坦則不同,其雖然面臨同樣較大的經濟壓力,但在整體環境上并不像朝鮮那樣閉塞,有沙特阿拉伯的盟友為巴基斯坦提供經濟支持,大量的資金注入讓巴基斯坦完全擁有對戰機的購買力。
從另一方面來講,由于朝鮮自身的閉塞性,巴基斯坦與我國之間的合作項目更多,甚至還多次對巴基斯坦進行了投資,我國甚至還承擔了一部分占據50%的研發費用,所以巴基斯坦購買殲10系列戰斗機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較低。
技術層面的差距
從朝鮮方面來看,早期誤入歧途的經濟改革政策以及后續美國等對其所進行的制裁,讓朝鮮長久致力于對本國的經濟發展建設之中,對軍事方面的投入和研發不多。
目前的朝鮮依然在依賴舊蘇聯時期的老戰斗機維護體系,由于目前技術的更新換代,導致朝鮮的維修標準與中國的模式根本不兼容。
殲10戰斗機作為新時代高科技產物,巴基斯坦僅是一個雷達的選擇方面就向后拖了20年,朝鮮就更加難以企及。
要想基本完成對殲10戰斗機的利用,需要掌握復雜電子系統的使用和支持,并且需要高水平的戰斗機維護團隊,這是朝鮮在短時間內難以達成的關鍵因素,就算中國對朝鮮直接提供技術支持,相關人員的培養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況且朝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排外性,我國技術人員對其國防的直接指導或許也不被接受,與其弄得雙方不愉快,干脆就直接不要出售給朝鮮。
巴基斯坦方面則不同,由于和中國在國防力量方面的長期合作,其空軍領域已經基本適應了中國的作戰體系,殲10戰斗機的購買基本可以實現無縫對接,而且巴基斯坦完全可以實現對戰斗機的自主維修和保養。
從中國的角度講,巴基斯坦也是在南亞地區制約印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為近期的印度政府頻頻對美國示好,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卻更加傾向于美日這兩個中國敵對因素,或許印度會在未來成為中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威脅和敵人之一。
對巴基斯坦的殲10戰斗機部署也可以實現對印度的牽制,所以這是一場雙方共贏的合作。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資金支持,技術還是地緣因素層面來分析,把殲10戰斗機出售給巴基斯坦,比出售給朝鮮更具有性價比,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決定。
參考文獻
[1]李天國.以經濟合作打破朝鮮半島發展困境[J].東北亞學刊,2022,(06):56-69+
147-148.DOI:10.19498/j.cnki.dbyxk.2022.06.005.
[2]中國殲10CE首次出口巴基斯坦[J].航空世界,2022,(03):6.
[3]石江月.巴基斯坦青睞殲-10A[N].世界報,2009-04-22(0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