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幾次交鋒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終于宣布各自停火。
但是,這并不意味彼此之間問題的消失。
停戰之后,印巴雙方還分別致電中國,而王毅的回應,更是充滿了大國氣度......
交鋒后的停火
4月下旬,本已高度緊張的印巴關系,再次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流血事件推向崩潰邊緣。
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游客的大規模槍擊,造成嚴重傷亡,成為本輪危機的導火索。
印度方面迅速將矛頭指向巴基斯坦,指稱其與襲擊事件存在密切關聯,并揚言要以軍事手段展開報復。
這一表態不僅令局勢急劇升溫,也讓整個南亞地區瞬間陷入戰爭陰霾。
緊接著,印度于5月7日凌晨發起代號為“辛多爾行動”的軍事打擊,幾乎調動了所有主力空中力量——包括“陣風”戰機、蘇-30MKI和精確制導導彈,針對巴方多個目標進行了密集空襲。
據巴方統計,空襲共波及9個地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其中許多是無辜平民。這一行為無異于火上澆油,巴方隨即做出強烈反擊。
巴基斯坦空軍隨即展開空戰行動,并成功擊落多架印軍戰機,包括三架印度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
空戰尚未結束,印度又啟動了第二輪攻擊計劃,轉向使用無人機與導彈進行遠程打擊。
然而據巴基斯坦軍方消息,印方此次行動并未取得預期效果,多數導彈和無人機被有效攔截,未對軍事設施造成實質損害。
自克什米爾爆發武裝沖突以來,印巴之間的直接軍事交火已持續近兩周之久。
各類武器密集使用、交戰烈度之高,被認為是自1999年卡吉爾戰爭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正面軍事對抗。
就在人們普遍預測戰火將繼續蔓延之際,5月10日下午,印度和巴基斯坦幾乎同步對外宣布停火。
這個突如其來的轉折令人詫異,也引發了各方高度關注。
盡管停火的真正動因尚未完全公開,但無論如何,雙方能夠實現停火,就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正如中方所言:“印度和巴基斯坦實現停火符合印巴雙方的根本和長遠利益,有利于地區和平穩定,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這場來之不易的停火,不僅遏制住了戰火蔓延的勢頭,也為下一步的外交接觸與局勢降溫創造了窗口期。
到底誰是贏家?
隨著印巴停火的達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撥通了北京的電話。
據悉,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在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詳細介紹了最新沖突狀況,并特別感謝中方在推動停火、斡旋調解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王毅則對巴方平民在沖突中不幸傷亡表示慰問,同時強調,既然達成了停火,就應當共同遵守,防止沖突再度升級。
這不僅符合兩國利益,更是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也是整個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更為意味深長的是,王毅在隨后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的通話中,用21字清晰亮明中方立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鄰居,都是中國的鄰國。”
短短一句話,既點出地理現實,也傳遞出我們一貫主張——勸和促談、反對對抗。
這番通話過后,一個問題也迅速浮出水面:在這一輪規模空前、烈度極高的沖突中,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如果從軍事層面粗略評估,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巴基斯坦在這場沖突中的表現堪稱“意外驚艷”。
面對印度空軍傾巢而出的“辛多爾行動”,巴方不僅快速反應,調動空軍有效回擊,更成功擊落了多架印軍戰機——其中包括三架印度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機。
這一戰果無疑打擊了印軍士氣,也在國際軍事觀察圈引發廣泛關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后續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并未取得任何有效戰果,反被巴基斯坦防空系統全數攔截,顯示出其在防御體系建設上的長足進步。
此外,印度在此次沖突中,投入巨大但收效有限,甚至引發了國內對其戰略判斷和軍事指揮層的批評。
而巴基斯坦則在有限代價下展現出較強的對稱反擊能力和戰略定力,使得其在輿論場上贏得了肯定。
從這一層面看,巴方無疑是贏家。
當然,事實上,真正的戰爭中,沒有贏家。和平,才是最有價值的結果。
印巴實現停火 中國外交部:支持并歡迎——看看新聞
王毅分別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通電話——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