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巴停火之后,印度軍方開始宣揚勝利,并且拒絕披露相關損失信息。莫迪更是宣布印度贏得了一場大勝,要在印度全國舉行連續10天的慶祝活動。停火生效僅數小時,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便傳出爆炸聲,雙方互指對方違反協議,說明停火還是有很大脆弱性。印度開始全國大肆宣揚勝利,但是印度高層十分清楚這次沖突他們實際上吃了大虧。
印度高層可以不讓印度民眾知道,他們自己很清楚自己戰場上經歷了什么。印度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這次停火是因為他們吃虧了,只能選擇停火。通過印度軍方和相關方面的描述看,他們也不認為這次停火是徹底停火,只是暫時停火,不會再有大的沖突。印度的邏輯是“停火即備戰”,實際上他們已經開始準備,避免下一次還在空中遭遇羞辱。
1
停火的“雙重面孔”,莫迪明確是暫時停火,透露出隨時開火的危險信息。印度總理莫迪5月12日公開發表講話稱,印巴停火只是“印度暫停了其軍事行動”,印軍發起的這場軍事行動在打擊恐怖主義的斗爭中“開辟了一條新道路和新常態”。莫迪談話透露了2個重要意義,一是印度的停火是暫時性的,如果需要印軍隨時可以重新發起攻擊。印度強調停火并不意味著敵對行動結束,是否重新發起軍事行動的掌控權在印度手中。
印度的邏輯是“停火即備戰” 資料圖
停火協議達成后,印度軍方高層授權前線指揮官“自主反擊”,并加速裝備更新。印度計劃從歐美引入電子戰吊艙以破解巴基斯坦殲-10CE配備的霹靂-15導彈,并尋求采購F-35戰斗機彌補空戰劣勢,確保印軍在裝備體系建設上快速跟上巴基斯坦的步伐,避免在下一步行動中再吃虧。印度還開始調集經驗豐富的軍官對相應官兵進行培訓,顯然是做好隨時重新點燃戰火的準備。
印度軍方高層授權前線指揮官“自主反擊”,并加速裝備更新 資料圖
印度加速推進國產“光輝”戰機量產,并向俄羅斯加購T-14坦克部件,試圖彌補依賴進口的供應鏈漏洞。印度在停火期間重啟中印邊境的“達拉克公路”運輸線,確保戰時物資補給。印度公開試射“烈火-5”洲際導彈,向巴方傳遞“不排除核選項”的信號。印度與以色列合作開發反無人機系統,并部署“陣風”戰機的頻譜干擾裝置,試圖抵消巴方無人機群優勢。
印度在停火期間重啟中印邊境的“達拉克公路”運輸線,確保戰時物資補給 資料圖
消息傳出,印度可能在12天后再次點燃戰火。有消息稱,印度只同意停火12天,停火期間印度將重新集結部隊,12天停火期結束后,印度空軍將恢復對巴基斯坦軍事基地的打擊。巴基斯坦外交官扎法爾·希拉利強調,印度停火只是緩兵之計。盡管這個消息沒有得到印度方面證實,但是消息真實性還是有一定可能。當然,12天后點燃戰火只是一個預測,具體的時間不一定那么精準。
2
巴基斯坦事實上已經上當,極端武裝的“影子戰爭”已經打響,印度的代理人戰爭已開始。印度媒體在2025年5月12日報道,停火協議達成后,俾路支武裝就打響了針對巴基斯坦的戰爭,他們已經針對巴基斯坦軍隊的51個據點發起了71次以上襲擊。俾路支武裝是印度扶持的極端武裝,他們發動襲擊,實際上就是印度發起的代理人沖突。俾路支武裝在發起襲擊的同時,也提到了印度的政治、軍事和物資支持問題。
機械整修被炸毀廢墟 資料圖
印度情報部門被曝向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提供武器和資金,以制造邊境動蕩。印度黑客組織“APT36”對巴電力系統發動攻擊。印度總理莫迪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將巴方定義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并宣稱“可越境打擊巴境內目標”。然而,聯合國調查顯示,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部署的準軍事部隊涉嫌侵犯人權,其“反恐”行動實質是削弱巴方主權的政治工具。
印度情報部門被曝向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提供武器和資金 資料圖
3
巴基斯坦下一步的壓力一點也輕,戰爭消耗的致命壓力始終都在。巴方每日軍費開支高達500萬美元,而外匯儲備僅能支撐3個月進口,停火后仍需支付高額裝備維護費用。印度的“緩兵之計”已初見成效:軍力重整完成度達60%,極端武裝襲擊頻率上升35%,而巴基斯坦的戰爭儲備僅能維持2個月。巴基斯坦想要應對印度的下一輪襲擊,必須提前做好準備,畢竟下一次印度將是有備而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