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全球】就在全球市場振奮于中美會談取得成果之際,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卻惴惴不安。
當地時間5月1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中美會談成果“有利于和平與統一”,引起臺媒和臺當局高度關注,紛紛憂心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發生改變。對此,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辦公室緊急回應稱,臺當局并未掌握談判內容涉及臺灣相關議題的情況。
據路透社和香港《南華早報》報道,當天,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先是稱贊了美方在調停印巴沖突及美國與也門胡塞武裝停火等方面的外交進展,隨后談到了中美在瑞士舉行的經貿高層會談。
“日內瓦的會談非常友好,兩國關系非常、非常好,”特朗普表示,他認為,中美會談成果“對中國、對我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對統一與和平(unification and peace)來說也將是一件好事。”
5月12日,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盡管特朗普沒有提及臺灣,但此言一出,立即在臺灣島內引發軒然大波。
多達七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特朗普的言論引起臺灣地區一些官員的擔憂,他們擔心特朗普政府對臺政策發生了變化。其中一人懷疑道:“他會改變現狀,接受中國大陸拿下臺灣嗎?”
隨后,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中央社”等臺媒紛紛以“特朗普突提‘統一與和平’”為題予以報道。其中,中時新聞網還分析了一通,稱特朗普“unification”一詞有“統一、一致和聯合”之意,但最直接翻譯為“統一”,還說尚不清楚特朗普此言是念的發言稿,還是即興發揮。
面對各種猜測,臺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辦公室發言人郭雅慧13日聲稱,美方已經作出澄清,按照臺當局方面目前掌握的情況,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相關議題。她還稱,賴清德當局將“持續掌握情勢、穩健應對挑戰”。臺灣外事部門發言人同樣說,美方對臺承諾“依然堅定、未曾改變”。
另據“中央社”消息,美國國務院就此回應稱,特朗普發言針對的是中美貿易關系。
對于上述“緊急公關”,一些島內人士并不買賬,直言臺當局“反應過度”。
中時新聞網援引資深媒體人的分析認為,賴清德當局反應過度凸顯自身的焦慮。美國這波“對等關稅”談判中,臺灣擔心自身利益被出賣,臺當局的反應凸顯出其焦慮,很害怕大陸與美國達成初步共識,跟原本想象的繼續對峙的狀態不一樣。
“特朗普的政策有如九轉十八彎,全球都被弄得暈頭轉向,”聯合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指出,就在賴清德當局挑動兩岸緊張局勢之際,特朗普對華關稅政策急轉彎,還拋出“對統一與和平非常有利”的言論,這時候,“特朗普不尷尬,尷尬就是賴清德”。
臺灣地區國民黨民意代表林沛祥則批評指出,特朗普的說法顯示臺當局與美方存在溝通和聯系問題。
林沛祥稱,特朗普言語是臺當局無法控制的,特朗普未來行動是否會傷害到臺當局利益,也是賴清德等人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只能在第一時間盡快否認,否則別無他法。他表示,所謂“‘統一與和平’與臺灣無關”的說法,看起來更像是“掩耳盜鈴”。
近來,特朗普政府高舉關稅大棒,賴清德當局竟妄想所謂“美臺合作”,構建“非紅供應鏈”。
今年2月,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賴清德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一味隨美起舞搞“脫鉤斷鏈”,嘴上說著要讓臺灣保有科技優勢,實質卻通過出賣臺灣優勢產業、犧牲臺灣發展前景、砸掉臺灣民眾“飯碗”來討好美國。美國歷來奉行“美國利益優先”,當臺灣的價值被榨干時,結局就是從“棋子”變成“棄子”,島內企業和民眾對此看得越來越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賴清德還在重彈“民主對抗威權”的陳詞濫調,打著“民主”的幌子搖尾乞憐,賣身投靠,真是可笑又可悲!
4月,朱鳳蓮回應相關問題時再次指出,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產業發展根基,犧牲臺灣民眾利益福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