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魯迅先生說:“什么是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科技進步,本該是普惠全體的美好。但當它不再為人服務,反而拿眨眼這種“標準化流程”去為難一位特殊群體,它就從美好變成了冷漠的悲劇。
像曾國藩也說,規則要“因時因事變通”,可現在不少人,特別是最末端的執行者,學會了一件事:
規則不是用來理解的,是用來擋鍋的。一開口就是“上面規定的”、“程序就是這樣”,把“規則”當成萬能護身符,順帶也把腦子一塊省了。
是,“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沒錯,聽起來挺公平,但問題是,當規則變得“一視同仁”到機械僵化——看不見人、也看不見人性,那所謂的“公平”就變成了另一種冷酷的暴力。
5月12日,央廣網報道了一則新聞:
70歲的管先生,在江蘇揚州某運營商營業廳,被卡在人臉識別程序上。
事情是這樣的,5月4日,江蘇揚州,70歲的管先生眼球缺失,由保姆陪同去營業廳辦手機卡。流程走到“刷臉認證”這步,系統提示要“眨眼確認”。
結果管先生沒法眨眼,于是整個系統就像死機一樣僵住了——工作人員沒辦法跳過,人也沒法操作。最后怎么辦?他只能讓女婿辦一張卡,再轉手給自己用。
你以為事后運營商會道個歉?沒有。
據央廣網5月12日報道,電話采訪涉事營業廳,工作人員一口咬定:“人臉識別是必要程序,防止被盜用。”
當記者問有沒有特殊人群的替代驗證手段時,對方說:“我們不清楚。”
一句“不清楚”,就把一位老人的尊嚴給糊弄過去了。
一句“必要程序”,就把千千萬萬個身體殘缺但人格完整的人的權利,打包扔進“系統默認”的垃圾桶里。
雖說,運營商回應說這是“為了防止盜用”。聽上去義正詞嚴,但真相是:防君子不如防小人,防盜用的方式竟是順手把特殊人群拒之門外?
你說說,技術是為人服務的,還是人在為技術服務?
我們天天喊數字化、智能化、科技賦能,可我們賦的是誰的能?是技術的能,不是人的能。
你想想,這樣的操作對盲人、面部有缺陷的群體,它能給出什么樣的公平對待?
科技是工具,不是門檻。科技的使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障礙。
當然,講句實話,這事,不能怪基層營業員,他只是執行者。
但這也暴露出另一個問題:
基層缺乏人性化培訓,缺乏變通的授權,缺乏向上反饋的通道。
管先生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科技流程前“碰壁”的人。
可是,如果每一個“特殊情況”都只能靠輿論曝光來解決,那該運營商這套系統本身就是不公的。
規則不該讓例外者付出額外成本。
在這個案例中,管先生是盲人,但現實中還有多少人被排除在外?多少臉部受損者因為“無法完成眨眼”被系統判定為“非人”?
科技是冰冷的,但這些人本主義可不能冷。
什么是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不是搞什么大口號,不是說兩句“我們關心每一個人”就算數。人本主義,是在規則里預留例外,在技術中考慮人性,在流程里看到活人,而不是一堆標準件。
人本主義的底線,是承認這個世界上有“例外”;人本主義的溫度,是你明知道程序默認不支持,但你愿意為一個“不能眨眼的人”多走幾步;人本主義的價值,是把“人”擺在“系統”之前,而不是反過來。
“規定”呢,也從來不是萬能的遮羞布。
負責任的系統,應該在規定之外設有“例外通道”。
一個能真正體現服務價值的公司,不是看它對主流用戶多么高效,而是看它對非主流用戶有多寬容。
對特殊人群的處理,是衡量一個企業社會責任感的試金石。
對,他們可能會說:
這是為了你好,為了防止被盜號、被詐騙。我信。
但也正因為我信,我更要追問一句:
“為了安全”這根大棒,到底還能打掉多少人的基本權利?
你有沒有發現,“為了你好”已經成了這個社會最常用的擋箭牌。
不管是何處何地,還是今天這個手機卡問題,人臉識別——只要一句“為了防止被利用”,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一部分享有服務的特殊群體拒之門外。
然后我們看著這些特殊人群一個個從系統里被“篩”掉,被“優化”掉。
不是被歧視,而是被無視。
可能有人也會說,這只是極少數人,畢竟絕大多數人都能刷臉,能眨眼。
可問題就在這。
“例外”的存在,本身就應該是規則設計的底線測試。
一套好的規則,不是看它對90%的人有多高效,而是看它如何對待最不方便的那10%、5%,甚至0.1%。
不是讓他們被迫適應系統,而是讓系統愿意去包容人。
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是健康人。
今天你是“主流人”,你能走能看能刷臉,明天你老了、病了、眼花了、手抖了,你也會慢慢變成那0.1%。
而如果規則一開始就沒有為這些“0.1%”預留通道,那么等你也變成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一旦輪到自身,你甚至連“申訴”的窗口都找不到。
再扯扯,運營商回應說“這是必要程序”。
可誰來決定這個“必要”?誰又為這份“無奈”負責?
而當記者問“有沒有替代通道”時,工作人員直接說:不清楚。
不清楚就算了,沒人跟進。沒人提案。沒人改流程。
因為沒有人覺得這是個“值得解決的問題”。
這才是最讓人后背發涼的部分。不是被惡意傷害的,只是“被省略”了。
他們甚至都沒空想你會存在。
不得不說,系統不講通融,不講同情,它只執行邏輯,只走流程。
它每一步都講究“合規合理”,每一步都“為你好”。
但你就是沒了退路。
一旦你與流程不兼容,你就是錯誤本身。
而所有系統設計者、執行者都能拍拍屁股說一句:“我們只是按規定辦事。”
于是,“程序正義”就變成了“程序冷血”。
當然,胖胖也刷到很多人在網上說:
這事說到底,只是一個替代驗證方式的問題。
比如不能掃臉,那就讓家屬代辦。
但你有沒有發現,這種“代辦”,本質上是在削弱他們的獨立性。
我連一張卡都得靠別人辦,那我還算是個社會中的一員嗎?
這里可不能說“可以找人幫你辦”當作這些規則的仁慈。
他們不需要施舍。他們需要的是:我有選擇權,我能自己辦完,不求人。
胖胖換位思考了一下,哪怕我眼盲手抖,我也能用我的方式走通流程。
規則不是給健康人設計的。它應該是兼顧,為所有人鋪設的城市道路,既有高架橋,也有盲道,也有坡道。
讓每個人都能走,不靠別人,不看臉色。
這才是“通用設計”的應有之義。
盲人不能眨眼就不能辦卡,這事聽上去像個笑話,實則是個悲劇。
是這個時代在告訴你:
如果你不能被數據識別,那你就不被承認。
如果你不屬于標準流程,那你就不屬于我們服務的群體。
換位思考一下,這些特殊群體真的甘心嗎?
胖胖呢,替特殊群體說句話,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出于理智。
因為他們如果不為盲人留出通道,遲早也會忘了為你開門。
不能說等自己走不動了、看不清了、刷不了臉了,才明白:這不是小問題。
這是每一個人平等的生存權利。
是你我終將面對的底線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