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曉娟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5月13日一早,穆龍生便收到了來自美國合作伙伴貿易訂單的郵件,為其此前合作的美國連鎖超市Kroger(克羅格)代工生產其自有品牌的日用品。他感到欣慰的是,這次的訂單價格和4月2日之前的訂單價格一樣。
穆龍生是江蘇華騰個人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他的工廠此前為美國沃爾瑪、Kroger超市以及其他零售貼牌生產牙刷、牙線等日用品,由于今年4月以來的中美關稅摩擦,美國客戶停止了向原本合作的中國供應商下單。Kroger就是停止下單的美國零售商之一。
5月12日,中美雙方公布了日內瓦經貿會談的聯合聲明,宣布就部分關稅問題達成初步協議,雙方承諾將于5月14日前大幅下調關稅,其中,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加征比例將由目前的145%下調至30%。
穆龍生告訴界面新聞,如果沒有關稅摩擦,按照以往的下單節奏,Kroger本應在今年3月下單,現在晚了兩個月下單,他現在要催促合作廠家提升出貨速度。“我們近期歐洲訂單也在增加,工廠晚上也在開足馬力干活。”他說。
盡管受到美國訂單影響,但四月份訂單在歐洲、巴西等地新增訂單的彌補之下,和去年水平差不多持平,現在隨著美國訂單逐步恢復,今年其公司的整個銷售情況也會相對樂觀一些。
江蘇華騰工廠生產車間(圖片來源:受訪者)
孫青一夜之間也開始忙碌起來。她是江蘇艾瑞服飾有限公司業務經理,之前由于關稅摩擦,她的客戶選擇了在該公司位于越南的工廠進行生產,但新的協定出臺之后,客戶則要求她將一部訂單轉移回中國做。
“因為中國工人效率高,失誤率少。”孫青隊界面新聞說,“新訂單都要求7月底之前出貨,而正常情況下外貿訂單周期是90天-120天。即便時效要求高了,但工人也樂意加班保住訂單和飯碗。”
因為即便中美就部分關稅問題達成初步協議,但作為服飾類企業,仍然需要承擔此前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增設的20%關稅。孫青告訴界面新聞,和東南亞相比,由于有27.5%的稅率差,目前大部分客戶仍然會優先在該公司東南亞工廠下單。
“所以今年目前收到的訂單仍然是需要犧牲利潤去完成的。直到現在,訂單量仍然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時期的水平。”她說。
在今年4月底,為了為庫存尋求更多的銷路,孫青的工廠也對接了國內渠道如大潤發旗下的M會員店并達成合作,這將解決部分夏季T恤、秋冬款的打底衫、睡衣、浴袍套裝等品類出口轉內銷需求,不過這類訂單與其積壓的庫存相比占比相對低,她眼下也在籌備聯系山姆中國等零售商企業,嘗試找到更多國內渠道。
江蘇連云港的一家服裝企業內工人趕制訂單(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全球的供應鏈體系之中,中國工廠的優勢凸顯。哪怕在關稅摩擦之中,也有不少美國客商寧愿漲價也要選擇進口中國商品。
“美國客戶想在中國之外尋求可替代的生產廠商并非易事。”穆龍生告訴界面新聞,“因為前期需要通過美國食藥監等一系列驗證審批流程。此外,東南亞工廠配套供應鏈也不如中國齊全,開產品的模具也需要到中國采購。再加上他們的貨期大概在40天,而中國只需25天。”所以,部門美國客戶在尋求替代工廠未果后,又會轉而與中國企業合作。
但對于中國供應商來說,過去一個月的經歷也讓他們更加注重風險防范。
穆龍生目前的想法是,未來要么遷廠,要么尋求全球范圍內更多訂單,而不能只押寶美國單個市場。孫青也告訴界面新聞,“現在我們也謹慎了,不能再把所有訂單押在單一市場了。”
中國零售商也借此機會向各類外貿企業拋出橄欖枝。
永輝超市為出口受阻、庫存積壓、有意轉內銷的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商品最快可實現15天極速上架。目前,包括江蘇華騰的個人護理日用品、寧波今日食品旗下的“非常魚塊”油浸藍鰭金槍魚等產品已經在永輝超市部分門店商家。
主營生姜出口業務的青島力泰農產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焦立乾也告訴界面新聞,目前通過大潤發山東、北京等超市渠道每天可以消耗2噸庫存,中國市場的增長已經超過他的預期,未來更多業務也會放在國內市場上。
而隨著美國訂單陸續回歸,在大洋彼岸因關稅摩擦導致的美國物價上漲或將平息。此前,美國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智慧探查”公司追蹤了自4月9日以來亞馬遜平臺上漲價的930種商品,這些商品平均漲價幅度達到29%,涵蓋服裝、珠寶、家居用品、電子產品和玩具等多個類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