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馬溪鄉,寬敞整潔的村道旁,綠樹紅花相映成趣,家家戶戶庭院干凈利落,曾經雜亂的角落搖身變成了“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村民們的笑臉,成為這里最動人的風景。
美麗庭院。
這一幅仿若小橋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畫卷,皆源于“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的深耕細作,自該工作開展以來,馬溪鄉聚焦清理房前屋后、清理殘垣斷壁、改廁、改圈、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重點任務,充分發揮群眾內生動力,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讓鄉村顏值實現“大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得到“大飛躍”。
兩清行動見真章,志愿先鋒煥新顏
清晨的嚴家寨,“志愿紅”的身影格外醒目。一支由青年志愿者、黨員先鋒、村級保潔員組成的服務隊,正在忙著幫助村民整理庭院、清理垃圾。他們一會化身清潔工,手拿長火鉗和垃圾袋,幫助村民整理庭院、搬運雜物、清理垃圾;一會化身“宣傳員”,挨家挨戶講解環境衛生知識,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習慣。
清掃衛生。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清”行動成效斐然。曾經雜物堆積的院落變得窗明幾凈,荒廢的空地煥發新生。“現在村里到處都是干干凈凈的,晚上出來散步都舒心了許多。”村民譚大爺滿臉笑意,言語間滿是對新環境的自豪。
兩改推進暖民心,共商共解破難題
“以前的旱廁夏天蚊蠅亂飛,冬天冷風直灌,現在的新廁所干凈衛生,跟城里一個樣。”馬溪鄉馬溪村的王代明站在自家新改造的衛生廁所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是馬溪鄉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一個生動縮影。
干凈整潔的廁所。
“剛開始村民有顧慮,我們就先打造示范戶,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馬溪鄉黨委副書記陳佳華介紹。在推進農村“改廁”的過程中,該鄉還充分利用積分制管理,對積極主動配合完成改廁任務的農戶給予積分獎勵,同時通過組織村民參觀示范戶、算好衛生賬和健康賬,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村民楊大姐滿臉得意地分享:“現在不僅家里的廁所干凈衛生,圈舍改造后養殖也更省心了,日子越過越舒坦!”
兩治提升惠民生,全民參與聚合力
通過“管網建設+生態種養+積分激勵”的治理模式,扎實推進該鄉污水治理,激發群眾參與熱情,通過鼓勵群眾參與“生態種養”模式,發展“稻+魚”“林+藥”等循環農業,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實現了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雙贏。
清澈的河水。
“村子里的河流干凈了,我們就直接在水里養起了魚!”王家坪村民李大爺欣喜地說。隨著污水治理成效顯現,生態養殖成為村民增收的新途徑。
“以前大家都不太講究,垃圾隨手亂扔,自從垃圾治理納入積分制之后,大家都搶著當環保標兵。”村民王大姐笑著說。自“兩清兩改兩治理”行動開展以來,馬溪鄉優化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設施,維修更換老化破損設施設備,新增垃圾收集點,配備垃圾清運車輛,加密了清運頻次,有效提升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同時,還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下一步,馬溪鄉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兩清兩改兩治理”做深做實,讓良好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在持續以積分制深化村民自治,鼓勵村民參與環境治理方案制定,讓村民的“金點子”轉化為“好做法”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干群聯動,通過定期開展“環境整治日”“最美庭院評比”等活動,持續鞏固治理成果。從“被動參與”到“主動當家”,馬溪鄉正以全民共治的合力,描繪著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幸福圖景。(圖/文 豐思倩、康銀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