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了代號名為“朱砂”的軍事行動,印方方出動了72架戰機,氣勢洶洶地撲向印巴邊境。巴基斯坦在察覺到印軍的動向后,迅速派出42架戰機進行防御,隨后雙方在各自領土范圍內使用導彈展開了一小時的遠程激戰。
出人意料的是,不被國際社會看好的巴基斯坦憑借著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機,硬是打出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6:0大勝,狠狠教訓了不可一世的印度空軍。更讓印度難堪的是,被擊落的戰機中包括三架號稱印度空軍王牌、戰略堡壘,單價高達2.88億美元的法國"4.5代機"陣風"戰機。
這場戰斗的結果,狠狠打臉了印度人。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巴基斯坦身上吃了大虧的印度人似乎并不甘心就此作罷。印度退休陸軍炮兵總長PR Shankar中將(現任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航空航天系教授,同時也是印度國防戰略和中國事務研究中心專家)竟然在印度一檔節目中大放厥詞,聲稱:
“我一直堅持,比起那些擅長打仗的巴基斯坦人,我更愿意和中國人戰斗,因為中國人不知道怎么處理這一切。”
大家都清楚印度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印度退役中將的狂妄言論,本質上反映了印度精英階層的一種戰略焦慮:他們既不甘心在巴基斯坦面前吃癟,又不敢真正與中國硬碰硬,于是只能通過"精神勝利法"在嘴上逞強。
印度人的身上,總有一股迷之自信,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都沉浸在"亞洲霸主"的幻想里不能自拔,整天做著"世界老二"的白日夢,連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椅子都提前給自己P好了位置。
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活脫脫就像個看多了網絡爽文的中二少年——明明實力不濟,卻總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其回憶錄中曾這樣描述尼赫魯:“1953年我見到尼赫魯時,他只花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談論美印關系,卻用了一半以上的時間長篇大論地闡述他所謂的‘印度面臨的威脅’,尤其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威脅?!?/p>
尼克松敏銳地觀察到,尼赫魯的最大弱點在于:他過多地將自己那無可否認的出眾才華和精力用于與巴基斯坦的沖突,而不是用于更廣泛的國家發展和國際事務。
尼克松進一步評論道:“如果尼赫魯還活著,他完全有能力也有力量在巴基斯坦問題上做出必要的犧牲,和平解決這一問題。然而,不幸的是,終其一生,他都未能使自己做到這一點?!蹦峥怂傻脑u價可謂一針見血,印巴沖突因此成為“戰后歷史上無謂的軍事開支中最可悲的例子”。
幾十年來,世界上“最貧窮的兩個國家”——億萬人民生活在赤貧之中——卻每年花費數十億美元購買和制造武器,這些武器“不是用來抵御……侵略威脅,而是用來互相廝殺”。
1962年10月20日,尼赫魯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還是恒河水喝多了,突然抽風要和中國叫板,尼赫魯在新德里下令: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教員他老人家當時都懵了,在發動對印自衛反擊戰之前,他苦苦思索了十天十夜,始終也沒想明白印度為何敢來招惹我們:“我想了十天十夜,總想不通尼赫魯為什么要來搞我們。”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解放軍一個月就把印軍揍得哭爹喊娘,差點沒剎住腳沖到新德里去了。
按說這么結實的耳光,夠讓人長記性了吧?可你猜怎么著?
結果60多年過去了,印度人不僅沒吸取教訓,反而把迷之自信修煉到了新境界?,F在倒好,自家空軍被巴基斯坦打了個6:0的慘敗,還能面不改色地吹噓"更想跟中國打"。
這臉皮厚度,怕是連東風快遞都打不穿,建議和韓國人搶先申報吉尼斯“最厚臉皮”世界紀錄。
某種程度上,印度也完成了用戰機100%攔截巴基斯坦導彈的驚人成就,6架飛機就是600%攔截率,按照印度人的邏輯,這是大勝仗了!
說到底,這種言論無非就是印度人慣用的"精神勝利法":打不過巴基斯坦太丟人,那就假裝自己是在"讓著"對方;不敢真和中國動手,那就嘴上過過癮。這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活脫脫就是國際版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只是可憐了那些被擊落的印度飛行員,他們用生命為代價,換來的卻是長官們如此荒唐的"挽尊"表演。
要我說啊,與其整天做這些不切實際的春秋大夢,印度人不如先把自家戰機駕駛技術練練好。畢竟在戰場上,嘴炮再響也擋不住導彈,吹得再兇也改變不了6:0的慘敗事實。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把戲,騙得了國內民眾,可騙不了全世界的軍事觀察家。
最后用中國廣大神級網友的經典總結送給全世界,以示告誡:
海內存知己,天涯6: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