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幅作品,你會發現,通篇上,筆墨飛揚,從偉人的一生來看,這個時期,也是偉人晚年,而書法上,也是最為老辣的時期,這里的字跡,就足以說明了這一點,不是嗎?
一上眼,這幅手稿,就給人一種滿紙煙云的狀態感,并且,我們也會發現,這里的字跡,有一種翻江倒海,排山倒海的感覺,那氣勢,十分雄偉,相信,你看到后,也會有一番感想的。
毛主席的字啊,就像他這個人,既有大氣磅礴的格局,又有細膩入微的情愫。那些墨跡斑斑的紙張,橫豎撇捺間全是故事。您知道嗎?他老人家留下的墨寶得有幾千幅,摞起來怕是要齊腰高了。可真要照著臨摹,別說普通人,連專業書家都得喊一聲"難"。
但書法這事兒,真不是靠數量堆出來的。就像他寫《六盤山》,同一首詞寫了五六遍,最后那幅贈給侯波同志的,字里行間全是牽掛。您細看,那"今日長纓在手"的"長"字,末筆拖得老長,分明就是胸有成竹的豪情;再看"欲縛蒼龍"的"龍"字,筆鋒一轉,活脫脫要騰飛起來。這哪是寫字,分明是在用毛筆打仗!
晚年那幅《滿江紅》,更是絕了。章法密不透風,筆畫卻靈動得像活物。特別是"怒發沖冠"四個字,墨色由濃到淡,力道從重到輕,就像情緒在紙上游走。有次在博物館看到原作,旁邊老先生突然說:"您看這字,像不像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新中國成立時的樣子?"我細品之下,還真有那種氣吞山河的勁兒。
這幅書法作品,無疑是毛主席晚年藝術創作的杰出代表,其藝術成就足以與歷代書法大家相媲美。當我們將毛主席的這幅作品與古代書法大師的作品放在一起欣賞時,會發現它不僅不遜色于古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更顯卓越。
明代草書大家張弼的作品,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技巧聞名于世,其筆法奔放、氣勢恢宏,是書法藝術中的瑰寶。而毛主席的書法,同樣具有非凡的氣韻和力度,其筆觸間流露出的豪邁與深沉,與張弼的草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相對比來看,而這個捺筆,卻采用了一種十分飽滿的點筆來替代,收放自然,而這個點筆,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寫成了一個橫點的形式,質感十分突出,堪稱經典。
以偉人的書法為載體,更好地學習偉人的思想,這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所在,偉人的思想,才是我們致勝的法寶,更是我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保障,不是嗎?
還請朋友們關注筆者,學習到更多的偉人書法,學習到更多的偉人思想,弘揚紅色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