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和義西里小區的果果向南都記者反映,其因在居民微信群中反映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問題,而遭鄰居帶臟字的辱罵,被稱多管閑事。另一位同住在和義西里小區的嚴先生也直言:“確實有看到電動自行車放在一樓樓道的情況,想勸阻,但因為不知道是誰放的,考慮到鄰里關系,也就聽之任之了?!?/p>
令上述兩位年輕人困惑的是,近年來有關電動自行車因違規停放、充電造成的火災事故不在少數,根據有關法律規定,電動自行車不能占用樓道等消防通道。另外,《北京市消防條例》新規已于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對于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的個人,最高可罰千元。
早在去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開展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行動,各地立即采取相關舉措,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小區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問題仍屢禁不止。作為普通公眾該不該出手制止?如何讓“小電驢”的停放既安全又便民方便?為尋找答案,近日,南都記者赴北京、河北等多個小區實地走訪調研。
個別老舊小區“小電驢”違規停放問題突出
當下,“小電驢”因其靈巧、方便正成為“國民座駕”。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3.5億輛,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生產電動自行車4228萬輛。然而,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頻發,因此,如何充電、停放更安全,成為當前治理的一個重點。
5月10日下午,根據果果反映的情況,南都記者走訪了和義西里小區的二區和四區,在未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就發現了近10輛違規停放在一樓樓道的電動自行車;此外,有些樓棟一樓樓道未停放電動自行車,也堆積了如自行車、嬰兒車、紙箱子等雜物。
和義西里二區和四區屬于老舊小區,建于90年代,共有二十多棟樓,樓層基本為六層樓高,沒有電梯,一樓的空位置恰好給居民堆放電動自行車或雜物提供了空間。
南都記者在和義西里二區、四區發現的違規停放的電動自行車。
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每個一樓樓道都張貼了“家庭防火‘六提示’”的海報,其中就有“電動車不進樓!不入戶!”的文字提醒,但防火海報往往同反電詐、保潔廣告等海報張貼在一起,并不那么顯眼。有個別樓道的防火海報更是張貼在了不易發現的位置。
除了和義西里二區、四區,北京其他小區的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情況如何?南都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線上采訪的方式進行了了解,發現位于和義西里二區、四區附近的梅源里小區、六營門小區、菊源南里小區,雖然同為老舊小區,但類似情況不如和義西里小區突出,居民反映偶爾有電動自行車等進樓。
家住梅源里小區的一位老大爺稱:“我發現一樓樓道偶爾有停放迷你電動四輪代步車的情況,但樓道里沒有放電動自行車的。”
此外,南都記者還走訪了位于北京朝陽區的多個小區,未發現一樓樓道停放電動自行車的情況,且防火提示海報張貼醒目,大多數小區的居民將電動車停在了各樓單元門口。
居民安全意識淡薄,電動自行車起火奪命僅需百秒
隨著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上升,與電動自行車相關的火災事故也呈多發態勢。官方數據顯示,去年5月至12月,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9175起,造成6人死亡、15人受傷;今年一季度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1863起,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
然而,這樣的慘痛案例并沒有引起部分居民的注意。家住和義西里四區的李大爺表示:“我主要是尊重大家的意見,所以不會把自家的電動自行車放在樓道里。”但談及為何國家規定在樓道禁放電動自行車,李大爺認為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只是小概率事件。
但事實上,在樓道中停放電動自行車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樓道是居民樓的公用安全通道,將電動自行車停放于此會阻礙住戶通行,同時堵塞消防安全通道。另外,電動自行車燃燒速度快,90秒內溫度可達200℃,120秒后爆炸,釋放大量有毒,煙氣(如一氧化碳、硫化氫),同時,車身可燃材料及周圍雜物易被引燃,形成“煙囪效應”加速火勢擴散。電動自行車一旦燃燒,百秒即可奪命。
不過,李大爺認為,只要電動自行車、電池質量過硬,就不會發生火災事故。其實不然,壯小安應急安全科教中心總教官侯兵向南都記者介紹道,電動自行車著火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過度充電、劣質充電器充電、私拉電線充電、電池老化或故障、電池改裝、高溫或密閉環境、電動自行車周圍堆放可燃物等。另外,新購電動自行車著火的案例也是大量存在的。
公共基礎設施不足與龐大的電動車保有量形成對比
除了居民安全意識淡薄,公共基礎設施供給不足也是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的一大原因。
李大爺告訴南都記者,社區里雖然有車棚,但是有些居民嫌遠,或者擔心去晚了沒有位置,就把電動自行車放在一樓樓道里,這樣不僅方便,而且能避免風吹、日曬、雨淋。
南都記者走訪的和義西里二區、四區情況顯示,盡管小區內有3個車棚和相應的充電樁,面積不算小,但是同小區電動自行車龐大的保有量相比,仍顯不足,且車棚里還放置了大量自行車以及閑置的電動自行車。而一樓樓道空缺的位置恰好給“無處安放”的電動自行車提供了便利。
和義西里小區的車棚。
此外,果果向南都記者反映,同其他小區社區工作人員會在群里發布堆積雜物的照片,并提醒居民“樓道是生命通道,禁止堆物,請及時清理”等做法相比,“我所在的居民群,就沒有看到相關提示?!惫f。
家住河北首衡幸福城小區的張女士介紹道,小區物業會不定期提醒,對于樓道中長期堆放且無人認領的雜物會及時清理。
但社區和物業也有難處。據了解,社區和物業沒有執法權,面對和義西里這樣的老舊小區,一些年齡較大的居民較難溝通,也阻礙了很多工作的運行。提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方面表示資金匱乏也是原因之一。
對此,侯兵建議,可采取柔性勸導策略。在與居民溝通中,要強調利他性,如保護鄰居生命安全,而非單純禁止。同時,要明確告知違法后果,如罰款、拘留。
侯兵還強調:“除了電動自行車,樓道內禁止堆放任何物品。根據消防規定,疏散通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不得堆放雜物,包括嬰兒車、鞋柜等,以免妨礙逃生。上海某小區曾因樓道放置鞋柜和嬰兒車被立案處罰?!?/p>
北京朝陽某小區的單元門口停放著電動自行車。
專家鼓勵群眾“隱患隨手拍”主動參與監督治理
今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這也意味著,防止電動自行車火災等災害事故,更應該從每個公民的意識層面抓起。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鄭國光在近日舉辦的一場防災減災論壇上表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減少災害威脅和損失,最好的辦法是排查身邊的災害風險隱患,提前做好預防,功夫下在平時。防災減災救災,沒有旁觀者,都是責任人。他鼓勵群眾通過“隱患隨手拍”等活動參與隱患排查與監督,形成政府指導、企業落實、公眾參與的協同機制。
多位專家也呼吁,運用科技手段,防災減災。
以電動自行車防火為例,南都記者注意到,北京、河北的部分小區采用了物聯網技術,電梯中的攝像頭可以捕捉到電動自行車的身影,一旦有電動自行車或鋰電池進入電梯,電梯將不再運行。
另外,還有專家建議運用法治思維。南都記者注意到,在和義西里二區、四區的樓棟門口張貼了一張A4紙,上面寫道:“五一后消防條例新規,禁止在樓道、疏散通道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違規最高處罰1000元?!?/p>
據了解,最新修訂的《北京市消防條例》已于3月26日由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停放電動自行車、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或者攜帶電動自行車、充電電池進入電梯轎廂的,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千元罰款下為何仍有居民“頂風作案”,普通居民是否要多管“閑事”?對此,北京市應急管理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不用有困惑,樓道內放置電動自行車是十分危險的,遇到相應情況及時撥打12345或者119。”(注:文中的果果、嚴先生、李大爺、張女士均為化名)
采寫:南都記者楊文君 王森 發自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