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青年工作,多次寄語廣大青年要努力奮斗,尤其是要勇于創新創造。總書記強調: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如今,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著制造強國邁進,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領域也實現了高速發展,這些進步離不開廣大青年的創新創造。
金海良是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發動機總體研究部部長。去年8月,這架由中國民企自主研制的無人運輸機首飛成功,搭載的就是他們研究所研制的燃油發動機,這也是目前國產最大的已首飛無人運輸機。和汽車領域的新能源革命一樣,如今的航空發動機領域也正在朝著綠色化的方向發展。金海良和他的團隊希望為這架無人機更換一款綠色氫燃料發動機,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調試中。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航空發動機一直是制約中國航空工業進步的主要因素。在一代代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努力下,如今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已經逐漸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航發黎明發動機裝配廠“李志強班”職工的回信中寫道:航空發動機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希望你們牢記使命責任,堅定航空報國志向,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加快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步伐,讓中國的飛機用上更加強勁的“中國心”,為建設航空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貢獻力量。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發動機總體研究部部長金海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未來有非常高的期待和期許,希望我們能夠再接再厲不斷攀登創新的科技高峰,這樣一種期許其實也給我們注入了非常強的力量。”
近兩年,國家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金海良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面對這個萬億級的市場,搶占先機具有重大意義。2022年,金海良團隊開始主攻適用于通用航空領域的氫燃料和兆瓦級混合動力兩款發動機,針對的就是低空領域的無人運輸,乃至今后的載人運輸。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代表著最高精尖的技術。在這樣一個需要大量專業知識儲備的行業,金海良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不到35歲。在這個需要多個專業高度配合的團隊,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航空發動機決定著飛行器的安全,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嚴格的審核。金海良和小伙伴們在難點攻關的階段,經常連續幾周,每天工作到凌晨。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的“功勛林”內,記錄著一段段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重大歷史,在這個動輒需要數十年研發過程的行業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幸看到自己參與研發的發動機在天空中翱翔。金海良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金海良:“如果沒有前輩們當年用計算尺和畫圖板一點一點在辛苦的條件下,把航空發動機火種傳承留下來,就沒有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所以我們更加有責任和義務以及使命感在這樣好的條件下,把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做得更好。”
自從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以來,中國已經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列入當地發展規劃或出臺相關政策。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推動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今年,金海良團隊研發的氫燃料發動機有望首飛,試飛用的兆瓦級混合動力系統計劃配裝下線。從孩提時代就喜歡造飛機的他有望看到自己主導研發的發動機沖上云霄。如今,不惑之年的金海良還有著更大的夢想。
金海良:“我相信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個空中的,類似能夠飛在空中的飛行汽車。我退休的時候、含飴弄孫的時候,能夠抱著他們指著天上說那是你的爺爺做的,這個時候可能是人生意義最大的一個體現。”
廣大青年,他們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他們結伴同行,攜手創造未來。
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來 源:CCTV1《焦點訪談》、央視網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