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樂
本文字數:3023字
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在全國城市競逐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的浪潮中,杭州余杭大徑山以“賽事-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的系統思維,構建出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2025年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2030年建成100個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戰略目標。隨著4月9日《關于做好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出臺,各地政府競相申報的盛況印證著:以戶外運動為支點撬動文體旅融合發展,已成為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命題。
為何各地對于這份榮譽如此趨之若鶩?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獲得了該項國家級評選的認可,就意味著以戶外運動為媒介,打通體育旅游、體育消費的路徑就得到了最高級別的“品牌認證”,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能夠直接兌現經濟收益的獎勵。而為此項目建設所需的相關土地、資金、政策和社會力量的引入等要素也可以從國家和省市層面得到積極且全方位的保障。
這是任何一座城市都無法拒絕的厚禮。
戶外運動為何成為城市競技場
因為戶外運動“火”。大數據可以對這一判斷給出直接的證明。
從社會關注度層面看:
戶外運動所包括的自行車、山地越野,以及冬季的滑雪、滑冰等項目,近年來受到了群眾的廣泛關注。圖1可見,自2023年初起,在抖音平臺上搜索“戶外”詞匯的用戶開始有了明顯提升,并自此高居不下。
圖1 近5年在抖音平臺用戶搜索“戶外”關鍵詞的熱度變遷。
作為細分領域的標桿,自行車運動表現更為搶眼。圖2可見,自行車的火出圈是領先于大戶外的平均水平的。在2022年初,自行車就開始在抖音平臺有了顯著增長,隨后勢頭愈發強烈。5年間,自行車的抖音搜索分比上一個周期增長了14948%。
圖2 近5年在抖音平臺用戶搜索“自行車”關鍵詞的熱度變遷。
與足球、籃球等男性化明顯的體育項目不同,戶外運動的人群畫像更加平衡。依然以自行車為例,抖音平臺上關注它的男女比例在6比4,同樣的數字在足籃球方面則是7比3。更多的女性參與到騎行運動,其消費能力的釋放是足籃球可望不可及的。
圖3 近5年在抖音平臺搜索“自行車”關鍵詞的用戶畫像。
從C端消費者層面看:
關注度高,自然就帶來了更高的參與可能性。消費者參與戶外運動的方式非常直接,那就是發生購買行為。根據《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2023年天貓“雙11”數據顯示,自行車整車、騎行服飾、騎行裝備“騎行三大件”銷售漲幅均超過100%。其中,公路自行車增長300%、自行車碼表及配件增長230%,騎行眼鏡風鏡增幅達210%,頭盔增長180%,騎行褲增長170%。來自2025中國國際自行車展覽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自行車全行業總產量為9953.7萬輛。2024年上半年我國國內中高端運動自行車消費大幅度增長,自主品牌的中高檔產品銷售同比增長20%。
消費者的另一種購買行為,發生在參與騎行賽事活動之中。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統計,2023年,協會參與主辦、承辦或指導的自行車各級各類賽事138余場,包括34場在華國際賽事、41場計劃內賽事、9場綜合性運動會賽事、8場職業賽事、40余場群眾賽事活動,比賽日累計達307天,賽事總量已超過2022年的3倍,形成貫穿全年的產業動能。
從B端企業層面看:
有強烈的需求,就會帶動更多的供給。根據“企查查”的公開數據,目前在我國注冊的帶有“自行車”字樣的企業,達到了602萬家。如果這個數據對讀者而言沒有直觀概念,那么以下這些數字一定會讓你感受到自行車行業的井噴勢頭:1年內成立的“自行車”企業有164萬家;成立1-3年的,則有260萬家。同樣的方法可以看到大戶外的魅力。我國注冊的帶有“戶外”字樣的企業,近1269萬家。其中,1年內成立的有286萬家,成立1-3年的則有598萬家。
這種企業注冊量的幾何級增長,是企業家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和人生選擇做出的。當他們占據了全產業鏈的各個點位之上時,印證著市場對產業前景的集體預判。
余杭大徑山的系統化實踐
在全國城市競逐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的浪潮中,杭州余杭大徑山以“賽事-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的系統思維,構建出獨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以賽事流量激活服務能級:
中國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大國,但何時成為自行車運動強國?答案可能在未來數年揭曉。根據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的數據,截止2024年全國的騎行愛好者大約有600萬人,超1億人經常性騎行。2023年,全國自行車年度騎行總里程超1100億公里,相當于每個人都完成了8次10公里騎行。這種全民參與熱情,正在重塑城市發展邏輯。
騎行愛好者不僅是在自己騎,更需要結伴騎,參賽騎。而這,就激發了全國各地舉辦自行車賽事活動的動力。余杭大徑山精準捕捉到我國從“騎行大國”向“騎行強國”演進的歷史機遇,已將政策藍圖轉化為實操樣本。
5月11日,余杭大徑山舉辦了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揭幕戰的比賽。當178公里賽道沿途的各街鎮居民在家門口看到了代表中國公路自行車最高水平的各個洲際車隊從眼前呼嘯而過時,他們還看到了參與首屆環徑山公路自行車賽的業余騎行愛好者接續出發。他們不僅是為1500個業余賽參賽名額在一晚上就報名滿額而自豪,更是為富含大徑山地區歷史人文特色的徑山茶宴、糕點等被大家贊不絕口而開心。
當浙江最美農村路漕雅線(賽事起點),徑山花海,四嶺水庫等本地最美的風景呈現在央視體育頻道的直播鏡頭下,當解說嘉賓向全國觀眾介紹余杭大徑山地區的美景、美食和歷史故事時,以賽為媒,山水作柬的意義也就一覽無余了——賽事成為了移動的文化展銷平臺。
當賽事活動形成舉辦傳統,例如將揭幕戰長期定位在大徑山,這種意義在每一年的同一個時間段就會接連出現。形成慣例,就會讓所有騎行愛好者記住余杭,記住大徑山,跟這里“不見不散”,推動“大徑山”從地理概念升級為文化IP。
圖4 職業聯賽騎手們穿行于余杭大徑山。
以產業閉環構筑發展根基:
破解“賽事熱后遇冷”的行業難題,余杭大徑山給出的答案是構建“制造-服務-消費”的價值閉環。通過定向引入戶外運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形成二產夯實根基、三產提升體驗的協同效應,打造具有自循環能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繼續以自行車產業鏈為例,其價值矩陣涵蓋三大層級:上游聚焦新材料研發(碳纖維復合材料、智能傳感元件)、精密零部件制造;中游著力整車智能裝配、智慧運維系統開發;下游延伸至賽事運營、運動康復、主題旅游、電商、線下專賣店、保險、營養補劑等衍生服務體系。這種全鏈條布局,使產業價值滲透到從生產到消費的每個環節。
僅圍繞自行車的零部件市場為例。根據《2024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31%的騎行者會為自己在最近一年花費了10000元以上購車。但這個消費才剛剛開始,有近30%的人會花費1000-3000元置換頭盔等人身裝備;有合計近25%的人會花費5000元以上升級車架、輪組等零部件……而這些人之中,換車頻率在1-3年的約33%。通過自行車賽事、會展,以及專題的招商引資,這些企業入駐大徑山后,在稅收、城市知名度等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聞名世界的杭州“六小龍”已經為之打了樣。
圖5 騎行愛好者最近一年在騎行各方面的花費。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騎行裝備的消費者之中,接近80%的人認為參與騎行運動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而且他們也對旅游倍感興趣——這又導向了大徑山以賽事為媒吸引他們前來的服務行業。
2025年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大徑山站)暨環徑山公路自行車賽的主題是“茶徑騎緣,輪印千年”。在完賽后,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它既是禪茶文化與現代運動的美學碰撞,更是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實踐注腳。當徑山茶道的千年文脈注入碳纖維車架的科技肌理,這片土地正以產業鏈為筆,書寫著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建設的“余杭范式”。
(作者系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體育產業博士后,體壇傳媒集團戰略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