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之前,希望各位朋友先點個“關注”,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有可靠的來源依據,詳情會在文章中提及。
前言
日內瓦的一份聯合聲明,似乎傳遞出中美暫時停戰的信號,不過這結果卻讓特朗普感到十分不滿。
談判剛結束不到一天,中國商務部就迅速行動,宣布將加大對稀土資源在內的戰略礦產走私行為的專項打擊力度。
既然中美剛剛達成了減稅協議,為什么我國又突然加強了對稀土的管控?這其中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深意呢?
“工業的命脈”被掐斷
稀土這種東西,說它是現代工業的心臟一點也不為過。美國對它的依賴程度有多高?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4年的數據顯示,美國使用的稀土中有八成需要從中國進口。
尤其是那些高純度精煉稀土,幾乎完全依賴中國的加工能力。一旦這條供應鏈斷裂,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很可能陷入全面癱瘓,這不是危言聳聽。
以F-35戰斗機為例,每架飛機就需要消耗超過四百公斤的稀土材料。沒有稀土,發動機和雷達系統都無法正常運作,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生產線可能半年內就會被迫停工。再看看特斯拉Model 3,其電機同樣離不開稀土,一輛車就需要用到一點二公斤。
即便是在上海的超級工廠,生產所需的稀土有近八成也來自國內。五角大樓對此怎能不著急?內部報告早已明確指出:如果稀土供應中斷,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艦隊戰斗力可能會下降四成,甚至核潛艇的制造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難怪連特朗普都公開表示,這種依賴是“美國面臨的最危險問題”。
稀土“堡壘”的構建
對于自身擁有的重要資源,中國自然心知肚明,并早已開始精心布局,逐步建立起一道堅實的“稀土防線”。這絕非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
從源頭上講,像釤、釓、鋱這類具有特殊戰略價值的中重稀土,中國已經實施了出口許可制度。想出口?可以,但必須清楚說明最終用戶是誰以及用途是什么。企圖借“民用”之名行軍事之實?絕對不行。
更進一步的是技術封鎖。稀土高效萃取與分離等核心技術已被中國列入禁止出口清單。
即使美國本土有一些稀土礦藏,由于缺乏提煉技術,過去也只能乖乖地把礦石運到中國進行加工,然后再高價買回成品。現在還想通過技術轉讓彌補短板?別做夢了!
不僅如此,國家出口管制協調辦于5月9日召集了商務部、海關、公安等部門開會,專門針對稀土走私問題展開嚴厲打擊。數據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查獲的稀土走私案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激增三倍,涉案金額超過八十億!可見這一領域的監管正在不斷收緊。
5月12日,還是由該協調辦牽頭,商務部再次召集兩廣、貴川、內蒙古等稀土大省的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目標直指稀土全產業鏈監控,從開采到出口,每一個環節都將嚴格把控,確保核心技術和資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關稅調整背后的真相
那么,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關稅調整究竟是緩和信號,還是戰術偽裝呢?
回顧中美貿易摩擦這幾年,關稅水平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貿易戰爆發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大約在百分之五到八之間。然而隨著戰火點燃,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直接飆升至百分之二十左右。
在特朗普執政后期,更是將油門踩到底,不僅對中國大幅加征關稅,還對所有貿易伙伴設定了“基準關稅”,導致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關稅成本接近一半。如此沉重的負擔下,即便有了“聯合聲明”,想要恢復到之前的貿易狀態也絕非易事。
更為有趣的是,目前美國對中國征收的百分之三十關稅中,其中有百分之二十是在2025年二三月份以所謂“芬太尼問題”為借口單方面增加的。中國隨即采取反制措施,對美國輸華的天然氣和農產品加征關稅。
此次聯合聲明提到,雙方承諾將關稅恢復至“4月2日之前”的水平。注意這個時間節點的選擇大有講究。這意味著那額外增加的百分之二十關稅差額,仍然在中國的反制范圍之內。因此,僅憑關稅數字的變化就斷定誰贏了誰輸了,未免有些自欺欺人。
就在中美剛剛就關稅問題達成一致后,國際輿論場頓時炸開了鍋。英國路透社等西方媒體在5月12日紛紛報道,稱美國在關稅上的讓步是因為中國同意“放寬稀土出口管控”。
他們還煞有其事地引用兩位所謂“業內人士”的說法,聲稱中國正在加快審批流程,未來四十五天內將向一批美國企業發放稀土出口許可證。
他們的依據是聯合公告中的那句話:“中國將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為何是這句話?因為中國對七種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正好是在4月4日發布的。
此前美國媒體也曾放風,稱特朗普打算用“將關稅降至50%”作為誘餌,換取中國在釤、釓、鋱等中重稀土上的松口。盡管白宮發言人嘴硬,否認討論“目標”關稅的說法,堅稱談判唯一目標是“美國優先”,但誰能說他們不對稀土這塊肥肉垂涎三尺呢?
面對這些漫天飛舞的猜測和“劇透”,中國始終保持冷靜。懶得與路透社打口水仗,而是用實際行動說話。就在西方媒體大肆渲染“特朗普降關稅換稀土”之際,中國國家出口管制協調辦已經完成會商,專項打擊稀土走私的行動即將啟動。
不到七十二小時,路透社等媒體再次活躍起來,繼續宣揚“中國放松稀土管控換取關稅豁免”的論調。而中國則在5月12日召開了戰略資源出口產業管控部署會議,釋放出的信號再明確不過:稀土的“包圍圈”只會越收越緊!
這一系列密集的動作清晰地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可以在談判桌上交流,但在稀土這一核心戰略資源上,想讓步?沒門!這是絕不允許觸碰的紅線。這也再次印證了中國那句老話:“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日內瓦那份文件或許能為波瀾壯闊的中美關系帶來短暫的平靜。但當人們的目光從關稅數字游戲上移開時,會發現水面之下真正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正如《紐約時報》曾經一針見血指出的,在某些關鍵領域,一方似乎抓住了另一方的“咽喉”,而另一方卻連有效的“止血帶”都找不到。這話雖然聽起來有些夸張,但卻揭示了一些殘酷的事實。
當一些人還在為關稅那幾個百分點爭論不休時,另一些人早已在產業鏈更深、更核心的地方布下了長遠的棋局。
結語
這場圍繞“工業維生素”的明爭暗斗,這場關乎未來發展主導權的深層博弈,其脈動依然強勁,遠未到鳴金收兵的時候。世界格局的變化往往就隱藏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之中。
信息來源:
1.《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開展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出口專項行動應詢答記者問》界面新聞2025-05-12 15:36北京
2.《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國甘肅網2025-05-13 08:4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