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16小時密談后,中方的態度,還是沒給特朗普準話,這下特朗普想要實現的三大愿望,還能實現嗎?
(中美首輪經貿談判)
自特朗普對華施加高關稅后,中美首輪經貿會談在日內瓦舉行,這次16個小時的談判,結果算的比較積極的,而從中美雙方各自的態度來看,這次會談也釋放出很多不同尋常的信號。
這次會談達成的效果,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常態化經貿磋商機制,雙方同意設立定期溝通機制,由中美經貿牽頭人負責協調,以減少誤解和摩擦。可以預見,這一機制將為未來經貿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避免單邊行動導致關系惡化。
第二,深化重點領域合作。首先是新能源與綠色技術,美國企業或許將擴大對華光伏設備出口,中國則開放更多綠色技術市場。其次是農產品貿易:中方可能增加美國農產品進口,緩解美國農業州壓力。再有是數字經濟方面,雙方同意加強數字貿易規則協調,避免技術脫鉤。
第三,管控分歧,避免貿易戰升級。這一次,中方再次重申反對單邊關稅,美方承諾“謹慎評估”對華關稅政策,暗示可能調整145%的對華高關稅。雙方同意通過談判解決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等長期爭議。
(中美談判的地點)
第四,提振全球經濟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警告,若中美貿易戰持續,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下調0.8個百分點。此次會談緩解了市場擔憂,全球股市普遍上漲。
深入來看,這次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為中美經貿關系“止損”,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貿易額同比下降8.3%,高科技產品貿易減少15%,此次會談有助于防止進一步下滑。
緩解全球供應鏈壓力,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經貿關系直接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此次會談有助于減少貿易不確定性。
最后,為后續談判奠定基礎。此次會談是2025年1月中美元首通話后的關鍵落實步驟,為未來更高層級的對話鋪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次會談的結果是積極的,但中美雙方的態度卻比較耐人尋味。
中方的態度是,強調談判必須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基礎上進行,不接受美方“一邊談、一邊施壓”。愿與美方“相向而行”,但要求美方先取消單邊關稅,展現誠意。中方認為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愿擴大市場開放,但不會犧牲核心利益。
可以看出,我們保持著不卑不亢的立場與態度。
但是美方則不一樣,美國總統特朗普很積極在社交媒體上發聲,稱中美在瑞士舉行了一次很不錯的會議,期間討論了很多內容,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特朗普發聲)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表示,很高興報告這一消息。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則重點強調了中方代表團隊的態度,描述他們是“強硬的談判者”。
從這一對比能看到,我們依舊是保持著壓過美方一頭的態度,既然是美方極力推進這次談判,那我們就要先看到美方松口,然后再視情況,考慮之后和美方的溝通與對話。
其實,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能清楚看到特朗普為何積極推進中美談判,他或許有3大愿望希望達成,而中方則是關鍵角色。
(駛往美國的中方貨輪越來越少)
首先,現在中方的貨輪,幾乎已經不再前往美國,這也導致美國內的中國商品庫存驟降,現在為了美國零售商能繼續有貨可賣,特朗普必須解決中美關稅問題。
其次,貝森特幾天前向國會報告,目前美國政府的現金儲備,和控制美債的手段,可能在8月耗盡,這也就意味著,美債“爆雷”的風險進一步加大,既然中方曾是購進美債的主要經濟體之一,那這個時候向中方示好,也就有了解釋。
(美國國家債務時鐘)
最后,特朗普最想要的,肯定還是中國的稀土,現在中方封死對美出口稀土的路徑,讓后者已經意識到危機,所以為了繼續向美軍穩定的供應涉及稀土的軍備,和中方和談也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總的來說,短期內,若美方兌現部分關稅調整承諾,中美貿易可能小幅回暖。不過長期來看,結構性矛盾,比如技術封鎖、供應鏈安全依舊存在,談判可能反復。
此次會談是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轉折點,雖未徹底解決分歧,但為后續談判創造了條件,對全球經濟復蘇具有積極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