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與沙特阿拉伯正式簽署了一攬子軍事采購協議,協議總價值高達1420億美元。這一數額相較于此前外界預測的“1000億美元”規模,超出了42%。當下,美國剛剛結束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行動,中國殲 - 10CE戰斗機在南亞地區強勢出擊,力壓“陣風”戰機。在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上,美沙簽署巨額軍事采購協議的消息,猶如一顆投入輿論湖面的巨石,引發了各界諸多感慨。
在這場規模宏大的軍購交易中,MQ-9B無人機相關訂單金額竟高達200億美元之巨。這款被美國引以為傲的無人機,卻在實戰中遭遇滑鐵盧,被胡塞武裝擊落超過20架。其實際性能究竟幾何,已然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兒。
再把目光投向軍購的另一項內容,1000枚AIM-120C8導彈標價35億美元,平均算下來,單價竟是我國霹靂-15E導彈的兩倍有余。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霹靂-15E所具備的相控陣雷達導引頭、雙脈沖機制等先進特性,AIM-120C8導彈卻一項都未能擁有。
即便沙特為這筆軍購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可他們心心念念、最渴望入手的F-35A戰機,至今仍如石沉大海,毫無消息。這一系列情況,無疑再次有力地證明,在軍購決策的棋盤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往往并非裝備本身的性能優劣,而是背后那只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
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美國與沙特敲定了一項規模高達1100億美元的巨額軍購協議。拜登政府上臺后,美沙關系歷經諸多波折,美國也摒棄了過往的傳統合作模式。如今,雙方再度達成一筆價值142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從某種程度上看,這得益于過去四年間所積累的合作基礎。
回顧過往的軍售交易,如此巨額的訂單并非毫無商榷余地。沙特方面在簽訂具體協議時,往往會絞盡腦汁地壓低價格。以美國此前提出的四艘瀕海戰斗艦采購合同為例,原合同金額高達112.5億美元,但經過雙方多輪協商,最終價格大幅縮水至約60億美元,近乎砍掉了一半。實際情況是,美國造船企業從美國國防部拿到的建造合同金額僅為12.14億美元,負責為國際買家建造三艘瀕海戰斗艦(第四艘在沙特當地進行組裝)。由此可見,在這類軍售交易中,利潤空間相當可觀。
換個視角審視,沙特豪擲 1420 億美元采購美國裝備,本質上不過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表演。美沙雙方皆傾盡全力,將一眾軍購項目一股腦地拼湊在一起簽署,只為營造出一個令人咋舌的巨額交易金額。至于后續究竟有多少項目能順利成交,又將以何種價格達成交易,那便是另一番光景了。
當下,雙方在 F - 35A 裝備問題上的矛盾持續升級、愈演愈烈。照此態勢發展,此次 1420 億美元軍購訂單的實際執行比例,恐怕會慘不忍睹。回溯過往,雖說美國裝備價格高昂,但其性能確實有過人之處。即便 F - 15 戰斗機和 M1A2 主戰坦克在沙特軍隊手中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可它們本身的技術水準依舊得到了廣泛贊譽。時移世易,如今的情況已今非昔比。以往那種“不惜重金購置高端裝備”的模式,正悄然轉變為“花大價錢卻只能買到落后裝備”的尷尬局面。
盡管美國軍事工業看似呈現出衰落跡象,但就當下而言,其滿足沙特軍事裝備需求的能力尚存。在向沙特供應F - 35A戰斗機這一關鍵事項上,美國卻始終裹足不前,反倒是不遺余力地向沙特兜售價格不菲的F - 15戰斗機升級方案。美國此舉背后的算盤,無非是想從沙特身上搜刮更多利益。畢竟,若直接向沙特出口F - 35A戰斗機,美國僅能收獲一筆交易款項;但若在中間穿插F - 15升級方案,那便意味著能做成兩筆生意,利益自然翻倍。
需知,沙特空軍目前裝備著200多架F - 15戰斗機,其中約70架具備升級潛力。一旦這筆F - 15升級交易達成,交易金額將輕松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這無疑是一筆能讓美國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的巨額買賣。更何況,美國還將F - 35A戰斗機當作談判的籌碼,借此從沙特那里榨取其他難以估量的豐厚回報。
面對美國這種精明的策略,沙特方面卻陷入了有些無奈的境地。過去,沙特會通過采購其他國家的戰斗機,來與美制戰斗機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以此在軍事裝備采購上掌握更多主動權。但如今,由于歐洲在第五代戰斗機研發領域進展遲緩,沙特這一傳統策略已然失去了效力,難以再發揮往日的作用。
從這份價值高達 1420 億美元的軍購所傳遞出的信號來看,沙特似乎已作出妥協,同意按照美國的提議對 F - 15 戰機實施升級。這似乎預示著,在不久的將來,沙特有望得償所愿,獲得其夢寐以求的 F - 35A 戰機。
而待那時我國殲 - 35 戰機技術大概率已臻成熟,其出口型號殲 - 35E 將成為沙特手中一張至關重要的“王牌”。當然,這并非意味著沙特會無視重重阻礙,貿然直接采購殲 - 35E 戰機。而是從理論層面而言,沙特在戰機選購上,擁有了除 F - 35A 之外的替代選項。這與以往 F - 35A 在沙特軍購市場一家獨大、沙特毫無招架之力的局面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實際上,印度當年選定“陣風”戰斗機,很大程度上是受政治因素影響。彼時,印度雖無需向歐洲支付所謂的“保護費”,但鑒于其空軍主力戰機大多采購自俄羅斯,這著實讓印度憂心不已。而引進“陣風”戰斗機,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打破蘇 - 30MKI在印度空軍中的一家獨大局面。
從后續發展態勢來看,印度空軍這一選擇似乎并未達成理想成效,反倒像是將自己拖入了困境。至于沙特在新時代能否做出明智的軍事裝備采購決策,還需時間來揭曉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