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在5月7日宣布擊落了六架印度戰機,包括三架陣風,一架蘇30,一架幻影2000和一架無人機。
這就是目前網上6:0的來源。
路透社9日援引兩名美國官員的消息報道稱,
一名匿名美國官員表示,美方高度確信,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國制造殲-10戰斗機至少擊落了印方兩架戰機。另一官員補充說,被擊落的戰機中至少有一架是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斗機。
印度的新聞發布會也沒有否認自己有飛機被擊落,而是含糊其辭的回答了問題。
巴基斯坦在不利局勢下打出了自己的價值
過去的十幾年的發展形勢對巴基斯坦非常不利,上世界銀行數據庫查詢,2008年巴基斯坦的人均GDP還領先印度,然后在2009年被印度反超后,印度領先優勢越來越大。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5年4月版數據,巴基斯坦人均GDP為1579美元,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而印度為2742美元,已經是巴基斯坦的1.74倍。
要知道印度現在人口已經14億了,而巴基斯坦是2.46億,印度人口是巴基斯坦的接近6倍,巴基斯坦如果人均還比不上印度,那經濟實力差距就更大了。
而且目前印度的發展速度還比巴基斯坦更快。
隨著實力的增長,印度也開始逐漸認為巴基斯坦不再是自己的對手,
而頭號敵人則是中國,這些年印度逐漸對華強硬,主動惡化對華關系,跟印度實力不斷增長,巴基斯坦對印度的牽制作用逐漸減弱有關系。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自然是希望巴基斯坦能夠發揮自己的作用,過去這些年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各種經濟扶持和建設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實事求是的說,相對于印度,巴基斯坦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而此次對印度的作戰,巴方證明了自己的軍事價值,我雖然經濟不好,但是我卻有給你造成重大損失的能力,
印度是在2016年與法國簽署購買36架“陣風”的購買協議,該合同價值79億歐元,也就是說平均下來一架陣風(包括武器配套)就是兩億多美元了,換成人民幣就是一二十億人民幣一架了,得一二十萬印度人辛苦干一年才能負擔得起,被擊落可是重大的損失,更何況巴基斯坦方面宣稱擊落了3架。并且非常自信的標注了擊墜地點。
巴基斯坦也向中國證明了,中國這些年在軍事方面的支援是有價值的,是值得支持的盟友,由于空戰的勝利,殲-10C+ PL-15E導彈一下子成為了全球的明星產品,這個廣告效應價值極為巨大。
這幾天如果你現在油管上搜索J-10C和PL15E,會發現各種相關的視頻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各種評論非常正面,極大的改變了全球網友對于中國武器沒有實戰檢驗,而且認為技術水平只是仿制俄制武器的劣化版本的印象。
以下是英語的視頻:
下圖是油管上的韓語報道,有的視頻播放量達到了20萬次,
而且還有日語,西班牙語的各種關于J10C的視頻。
哪怕中國的武器在數量上并沒有因此多賣,但是在價格上也會獲得很大的談判加成。
前兩天我看到有網友說,由于巴基斯坦空軍的勝利,結果導致購買軍事模型時,發現巴基斯坦涂裝的J-10C因為購買量突然增加而漲價了!甚至還漲價到比中國空軍涂裝的J-10C模型還貴!這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這次在空中作戰中是巴基斯坦被打了個6:0,
不僅對中國制造武器的聲譽是個打擊,而且會使得中國不得不在幫助巴基斯坦增強軍事能力上投入更多,這對我們就是負擔。
而反過來,印度在空戰中的失敗則帶來的是印度在美國那里戰略價值的下降,我本來可以把你看成是遏制中國的大棋子,結果你連巴基斯坦都打不贏,那就不是大棋子了,而是中棋子,甚至小棋子了。
由于巴基斯坦獲得了空戰勝利,因此不僅讓中國在國際武器銷售上獲得加成,而且被迫使多投錢的國家就變成了印度,畢竟印度空中優勢沒有了,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接受的,由于印度自己造不出能夠和中國匹敵的空中力量,因此印度將不得不花錢購買更多的外國武器。
這讓我想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在經濟上并不寬裕的情況下,還必須花巨資從俄羅斯購買蘇27戰機。
我們可以看下印度接下來一年國防預算的增長情況。
中國已經開始體會到了技術優勢帶來的戰略優勢,因為這次的沖突其實很兇險,如果是印度在這次沖突中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能夠在空中不斷打擊巴基斯坦,而巴方無還手之力,則印方必將擴大軍事打擊規模,
甚至可能會影響巴方政局因此不穩,因為一個政府打了敗仗,必然會很大的喪失威信,則該政府的后續各種改革和政策執行都非常不利。
也正因為軍事能力帶來的威懾,使得印方不僅不敢擴大戰爭規模,反而是傾向于停火,這就極大的帶來了南亞地區的和平,符合中國利益。
印度不理解向中國示弱的好處,在戰略上走錯了方向
老實說,對印度我內心有點負面,與其看著印度通過不斷對華示弱欺騙撈各種實際好處,我更喜歡看印度對中國強硬然后被不斷打臉的樣子。
這些年印度完全走錯了戰略方向,他們把美國對中國的壓制看成是印度的天大機會,另一方面又因為印度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14年印度經濟總量還只是世界第10位,到2024年已經是世界第5位了,而且幾年內就會超過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3位。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5年4月發布的數據,印度2024年GDP總量為3.8458萬億美元,日本為4.0202萬億美元排世界第四,德國為4.6599萬億美元排世界第三位。
印度已經達到日本的95.66%,達到德國的82.53%。
而巴基斯坦的經濟總量僅為3887.47億美元,排名全球第42位,印度是巴基斯坦的9.89倍。
因此印度內心開始膨脹,不斷向中國示強把中印關系搞砸。
其實本來以前,尤其是2020年以前印度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大量的中國企業蜂擁到印度建廠,而且非常內卷,印度要什么就賣什么,印度要什么技術轉讓都可以談。
在手機制造方面
印度超過一半的手機制造產量來自中國手機品牌直接建廠或者在印度委托代工廠生產,其余產能主要來自三星,也有小部分來自蘋果。
印度本土第一個量產的電視機顯示面板cell工廠(cell是指顯示面板除去背光板和邊框的部分,是核心組件)也是中國企業在 2019年9月動工建設,在 2022年6月建成量產的,為印度本土的電視機組裝做配套。
這個工廠還能大量生產手機顯示面板,這是當年的新聞圖片。
而且看當時的新聞報道和采訪,中國企業還準備把一些顯示面板上游的本地印度產業鏈扶持起來,實現本地化生產,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當時的新聞采訪報道說:
“現在大部分的材料都要從中國或者周邊的地區來提供,未來會跟合作伙伴一起積極進行本地化資源的布局,可能在一些領域開發印度本土供應商,一起通過整個產業鏈的協同,不斷地提升反應速度,降低成本。
印度的化肥生產也獲得了中國企業的幫助,
2019年9月,中國企業連續獲得印度塔奇爾化肥項目煤氣化凈化標段、合成氨尿素標段的授標,累計合同總金額折合人民幣約80億元,這是當時全球單系列產能最大的煤制化肥項目,也是印度第一座現代大型煤制化肥項目,項目規模為73萬噸/年合成氨、127萬噸/年尿素。
印度缺少油氣,但是煤炭資源卻比較豐富,因此用煤制化肥,將極大的解決印度化肥依賴進口的問題,為了按時完成項目,中國企業甚至還組織了項目突擊隊趕工期。
在鋼鐵生產方面,
2015年10月,中國企業中標世界新建最大高爐——印度塔塔Kalinganagar (KPO)鋼廠2號高爐項目,
2024年9月,由中國企業設計并承擔核心設備成套建設的該項目點火投產,并于2024年9月22日2時17分順利出鐵。該高爐有效爐容5873立方米,設計年產鐵水437.5萬噸。
而根據環球網消息,自2025年4月21日起的200天內,印度政府決定將對進口的部分鋼鐵制品征收12%的臨時關稅,以保護本土的鋼鐵業,“抑制來自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廉價進口鋼鐵激增”。
中國人在以前可以說本來對印度人就沒什么戒心,不僅沒有把印度人視為敵人,
反而把印度看成是產能輸出的龐大市場,把印度看成是希望之地。
印度人只要對中國稍微示弱,表面上友好一點,
就可以利用中國的內卷+對印度沒有戒心的特點,可以用極為低廉的價格從中國獲得海量的基礎設施,工業品和先進技術。
要知道,中國的這些技術,當年要么是花高價重金或者開放市場從西方等發達經濟體換來的,要么是自己的工程師辛辛苦苦的996研發出來的。
而且同時,不少中國企業辛辛苦苦干了活,還遭遇印度方面賴賬的問題,可以說印度人本來是從中國身上占盡了便宜。
所以說,印度人對中國采取表面友好的欺騙戰術,好好的悶聲發大財不好嗎?但幸而印度人這幾年選擇了和中國對抗,現在中國不僅收緊了對印度的先進工業品和技術輸出,而且印度還嘗到了更大的苦頭,
如果說2020年的加勒萬沖突印度人只是死了20名軍人,人命損失對印度來說無所謂,而這次陣風戰機不斷被擊落,印度人就會感覺到肉痛了,
畢竟一架陣風加上武器配套等,單價達到兩億多美元,加上平時的訓練維護等費用就更貴了。
印度對于我國,確實是一個超大的市場,它的經濟規模已經在逐漸逼近世界第三,而且世界往后的幾十年時間,按照單個國家的維度,全球預計將會長期的維持中美印位于全球經濟三強的局面。
2025年第一季度我國的對外順差,最大的順差來源自然是來自美國,而766.47億美元,
而在第一季度,我國從歐盟獲得的順差為636.63億美元
同時一季度我國從東南亞獲得的貿易順差為544.67億美元
而第四位的就是印度,一個季度我國就從印度獲得了275.59億美元的順差。
我國從印度每年獲得的順差,
2019年為568.40億美元;
2020年為458.70億美元;
2021年為693.77億美元;
2022年為1010.19億美元;
2023年為991.43億美元;
2024年為1024.85億美元;
也就是從2019年到2024年幾乎翻了一倍。
如果按照單個國家為維度計算,我國每年從印度獲得的順差僅次于從美國獲得的順差,原因就是印度的工業實力相比我國有代差,我國因為工業技術差距從印度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而且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增長,其對中國制造進口的需求還會越來越大,以今年第一季度為例,我國對印度出口金額按照美元計算增長了11.8%,以兩位數的態勢增長。
因此,不要向印度輸出工業能力和技術能力,而是把印度作為我國工業產品的出口地是符合利益的,除非印度主動的改變對待中國的方式,成為中國的友好鄰國,但是這一點很難,你改變不了印度人的想法。
舉個例子,中國對待鄰國,其實是非常友善的,中國14個陸上鄰國,只有印度和不丹和中國還沒有最后劃定陸地邊界,而不丹也是在印度控制之下。中國連和俄羅斯都能劃定陸地邊界,但就是和印度談不下來,可見印度對中國的敵意之深。
而此次巴基斯坦的空戰勝利,盡管看起來好像事情很小,但由于其體現出來的壓倒性優勢,將會深遠的影響以后很多年,從心理上對印度,乃至全球的反華勢力都產生了巨大的震懾,
可以說,全球熱愛中國的人無不揚眉吐氣,
我到油管上看到香港新聞報道下的愛國香港人的評論,以及看到臺灣為數不多的統派,在談到J-10C擊落法國陣風時都是興高采烈,能夠體會到那種自豪感。
而不管是香港的黃絲,還是臺灣的臺獨,要么就保持沉默,要么就表現出垂頭喪氣,甚至開始反思說要正視中國越來越先進,不要再說中國的武器不行了。
從這個意義上,我是真的想要再次感謝幾十年來奮斗在中國軍工研發戰線上的軍工技術人員和家屬們,我看過大量關于我國軍工研發的紀錄片,可以說我國的軍工人員是長期廢寢忘食,犧牲了大量的假期和個人時間,大量的周末都不休息,只為了我國的武器能夠早日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參加我上一篇文章:
以上是今天的一些感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