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百周年紀念講堂(簡稱講堂)是北京大學在世紀之交、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以繁榮校園文化推動人才培養創新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今年,講堂迎來運行25周年。記者從北大獲悉,25年來,講堂打造“素質教育課堂”和“高雅藝術殿堂”,累計舉辦各類演出電影近5000場次、服務師生觀眾超過500萬人次,成為北大美育浸潤的重要基地。
今年春季學期,北大舉辦以“與藝術同行,和青春相伴”為主題的講堂25周年系列活動,共舉辦41場高水平演出、15場電影活動,吸引觀眾超過6萬人次。5月10日至15日,“我與講堂的美好時光”展覽在講堂內開展,共展出相關藝術作品131件,展現師生校友對講堂的深厚情誼。
圖為講堂運行25周年發展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攝)
13日,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運行25周年發展大會及校慶美育論壇在北大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6所高校代表,以及國家大劇院、天橋藝術中心、上海歌劇院等藝術單位的嘉賓,圍繞高校劇場如何發揮美育功能、承擔社會文化責任、應對未來挑戰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為高校劇場未來的創新發展提供思路。
“講堂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更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北大會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北大的美育傳統源遠流長,而講堂在建筑風格上也宛如一對張開的雙翼,舒展懷抱,詮釋著“兼容并包”、營造多元文化空間的理念。
圖為專家學者圍繞高校美育開展研討(北大供圖)
據介紹,25年來,講堂著力在學生間推廣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京劇、相聲等傳統曲藝實現雙向奔赴。以“昆曲進校園”為例,18年間北方昆曲劇院已在講堂演出106場次;去年,青春版《牡丹亭》在講堂舉辦了盛大的首演20周年活動。
講堂也成為中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極大豐富了師生文化生活。來自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3300余場次的歌劇、舞劇、演奏會及電影通過講堂走近北大師生,讓師生領略繽紛多彩的藝術世界。
此外,講堂2021年還組建藝術教育團隊,聘請校外藝術家和校內專業教師,推出了“藝術實踐課”。面向零基礎學生開放講堂舞臺,4年9門課程覆蓋學生超過900人次。從臺下到臺上、從觀看到表演,講堂為大學生們表達自我提供實踐機會,在聚光燈下用藝術浸潤學生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