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雄
責編|張晶
正文共4547個字,預計閱讀需14分鐘▼
“更好發揮法學會橋梁紐帶作用,助力解決法治領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法治服務水平。”今年1月,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周祖翼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重要致信精神,傳達學習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精神。
“法學專家咨詢工作是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服務中心大局的實踐平臺,要立足社區、鄉村、企業等多樣化需求,科學調配專家資源,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織密法律服務網絡。要充分發揮法學專家中立性、專業性、權威性優勢,注重實戰引領,完善專家資格審查、服務管理、反饋評價等機制,總結提升各地經驗做法,著力打造具有福建辨識度、可復制可推廣的法學專家咨詢工作品牌。”今年2月5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石好勇在福州市福興經濟開發區和“蒼霞人家”詳細了解了法學會專家工作室后表示。
近年來,在福建省委的有力指導和福建省委政法委堅強領導下,福建省法學會把握職能定位,主動擔當作為,圍繞全省政法工作大局,充分調動法學專家、法學會會員參與法治實踐、法律服務的積極性,積極發揮法學會“智囊團”“思想庫”“人才庫”作用,不斷在推動基層服務站點建設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融入黨委政府工作大局
“基層服務站點是打開法學會服務基層的那扇窗,法學專家、法學會會員通過這扇窗不斷下沉基層走近百姓,指導基層工作者更好、更專業地為人民服務。”
“法學專家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切實幫我們解決了實際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指導我們在法治的框架下,更專業地開展工作。”
“為我們政府部門在處理重大事項上提供了高端、權威、專業的法律意見,為我們規避了法律風險。”
近年來,記者在福建各地采訪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建設工作時,聽到各地群眾這樣的評價。福建省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建設從探索到全覆蓋,法學專家咨詢工作從空中樓閣到融入百姓日常,法學會會員從法律服務的配角到主角,從基層治理的旁觀者到參與者,從立法咨詢工作的探究者到實踐者……記者看到,福建各地法學會依托綜治中心、海絲中央法務區、經濟開發區等陣地,不斷推進法學會工作向基層、向群眾身邊、向企業主體延伸,截至目前已經設立和完善基層服務站點1268個。
比如,龍巖市在市、縣綜治中心掛牌成立“法學會會員服務站”“法學專家工作站”,并與“法律之家”“法律顧問站”“調解中心”“企業法律服務站”等傳統工作項目相結合,優化重組業務流程,實現一攬子化解矛盾糾紛;依托全市鄉鎮綜治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以法學會會員為主體,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多元調解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為鄉鎮黨委、政府涉法涉訴事項提供法律意見建議;在村(社區)全面推進“一村一法律診所”“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一村(居)一法官”工作,委派有法學會會員身份的131名律師和349名法官分別掛點到村(社區)擔任法律顧問和村(居)法官,全面負責各村(社區)法律事務。
龍巖市法學會將法學專業力量融入綜治中心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是福建省近年來將法學會工作融入政法工作大局的一個縮影。福建各地法學會不斷推動基層服務站點工作與平安建設專項行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有機銜接、深度融合,不斷推動法學會賦能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在綜治中心紛紛掛牌成立“專家工作室(站、點)”,將900多位法學專家下沉到綜治中心,面對面、零距離為群眾答疑解惑,為企業排憂紓困。
莆田市法學會依托市、縣(區)、鄉鎮三級綜治中心、調解中心、多元矛盾糾紛化解中心等現有資源,科學布局基層服務站點,構建“區—鎮—村”三級聯動服務網絡。全市建成335個基層服務站點。如莆田市荔城區結合綜治中心規范建設,物業糾紛調解室和法學專家工作室同時入駐區綜治中心,并加強兩者的協作共建,探索法學會工作與重大物業糾紛調處工作協同推進,形成預防和化解物業矛盾糾紛的整體合力,讓法學會在莆田基層治理工作中發揮更大效能。
截至目前,全省法學會依托綜治中心等陣地建立基層服務站點1268個。針對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場所的獨特需求,多元化搭建服務平臺,多渠道開展法律服務,打造了海絲中央法務區“法學專家工作室”、武夷山國家公園“法學專家景區聯系點”、寧德霞浦“法學會會員海上工作室”、德化縣“陶瓷產業法學專家工作室”等法律服務平臺,形成立足當地、特色鮮明、豐富多樣的站點建設格局。
彰顯高端智庫優勢
4月22日,由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促進更中立、公正和友好的國際仲裁合作對話會在廈門舉行,吸引了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金磚國家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位仲裁、法律、工商等領域優秀代表參與。這次對話會由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聯合發起人、廈門市法學會體育與影視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安壽志組織召開。
近年來,常駐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的安壽志充分發揮自己涉外法務的優勢,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成立廈門市法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室”,為涉外事務提供法律服務。
“我們不僅要把政治素質高、作風過硬、業務精湛、擅長做群眾工作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吸納到基層服務站點工作中來,還要把大學院校理論水平高的專家學者以及政法單位實踐豐富的實務工作者、業務能手以及律師行業高端人才吸納進來,為基層服務站點工作提供專業指導、權威意見,為基層服務站點規范化運行、專業化運作賦能。”福建省法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法學會目前成立的27個直屬研究會,匯聚了各門類法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學科帶頭人,通過高校、政法部門等陣地設置的法學研究平臺、法律服務站點不斷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法治實踐。比如,福建省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部分法學法律工作者結合研究成果或工作經驗,對福建省婦聯主導出臺的《關于建立婦女權益保障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關于合力踐行“楓橋經驗”預防化解家事糾紛的工作意見》等多個關于預防化解婚姻家庭糾紛的文件提出針對性的建設性意見,不僅為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提供了專業指導,還為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工作人員依法依規開展家事糾紛調解提供了根本遵循。
不僅如此,各地方法學會也充分挖掘本地法學資源,為基層服務站點賦能增質。福州市法學會充分發揮省會城市法學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組織福州大學、福州師范大學、閩江學院等院校的法學專家學者,聯合實務部門共同組成25個門類的專家庫,依托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常態化參與立法調研、重大改革起草論證評估等工作。
廈門市法學會體育與影視法學研究會賦能海絲中央法務區,是廈門市法學會持續推進直屬研究會賦能基層服務站點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廈門市法學會不斷推動直屬研究會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提升,先后依托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單位成立12個直屬研究會。在廈門市法學會的指導下,這些直屬研究會打造了“鷺島刑事法論壇”“鷺島訴訟法論壇”“鷺島證券法論壇”“鷺島民商法論壇”“鷺島影視文化娛樂法論壇”等一批具有影響力、輻射力的法學論壇品牌,在繁榮法學研究、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高端智庫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像三明市這樣法學資源相對薄弱的地市,積極借“外腦”賦能地方法治實踐。近年來,三明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同步建立起市縣兩級法學專家共享資源機制,創新三級聯動方式,支持其下轄的尤溪縣聘請福州大學、福建江夏學院、福建農林大學、陽光學院等4所高校法學院院長、法學專家作為“外腦”開展法律咨詢嘗試,之后逐步形成省市縣三級法學專家聯動工作機制,采用“教授遠程指導,學生駐地服務”的方式在基層服務站點開展工作。如今,三明市還吸引來自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的法學博士生開展駐站服務,為該市基層治理增添新動力。
為營商環境法治化提質增效
“法學專家為公司解決了法律上的困惑和待解的難題,希望之后能常態化開展這類活動,為推動邵武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法治根基。”不久前,在南平邵武市法學會聯合市司法局舉辦的“竹產業發展困境與突破”法治講座上,一位企業主說。
邵武市作為國內最大的竹材加工基地和精深加工產品原料供應基地,竹產業發展迅猛,為帶動就業及竹農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法律法規的更新,也給竹產業企業帶來了諸多法律風險。為此,邵武市法學會在竹立方生態科創館設立“竹立方工作站”,主動對接邵武經濟開發區內的292家竹產業企業及邵武市竹產業協會,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法律咨詢等服務。
記者了解到,南平市兩級法學會在工業園區等民營企業集中、群眾密集的鄉鎮(街道)已建成類似“竹立方工作站”的基層服務站點70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法律服務網絡。如武夷山市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服務區設立“法學專家景區聯系點”,精準為旅客提供法律服務,同時,武夷山市法學會還通過“法治武夷·云課堂”線上服務平臺,圍繞茶企常見的勞動用工、安全生產等法律問題,向企業、茶農等普及法律知識。
南平市法學會服務企業、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是福建全省各級法學會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福建各級法學會緊緊圍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這個主基調,不斷創新機制和探索新模式,將基層服務站點設立到行業協會、經濟園區、法務區等區域,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精準服務。
泉州市將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建設納入“2025年為民辦實事項目:重點打造30個鎮街綜治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泉州市法學會以“一站一品、一地多品”為思路,邊建設邊創新。其中,德化縣法學會基層服務站創建了全市首個專職服務陶瓷產業的法律咨詢專家團隊,為陶瓷產業發展過程中有需求的黨委政府、陶瓷企業、相關部門提供法律咨詢、提出法律意見,為“出海”企業把穩航向;石獅市法學會基層服務站結合“絲路商貿”蓬勃發展的現狀,針對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需求,打造了靈秀鎮(電商)站點、祥芝鎮(海上楓橋)站點、錦尚鎮(工業園區)站點等基層服務平臺。
寧德市兩級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建設主動向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和銅材料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延伸,同時精準為“蕉城大黃魚”“福鼎白茶”“霞浦海洋養殖”“古田食用菌”等具有極高知名度的行業延伸,創新設立了“景區游客法律服務驛站”“寧德市中國法學會會員海上工作室(七星海域)”“企業法律服務部”等,使服務更加精準、工作更為精細。
漳州市法學會針對龍海、長泰兩區工業園區企業多的特點,指導兩區在園區建立“法學專家工作驛站”,讓法學專家輪值辦公,職工不出園區就能夠享受法律服務。南靖縣法學會在云水謠景區探索打造“景區服務站”,推動法學會會員參與土樓旅游景區非警務警情矛盾糾紛調解。另外,漳州市法學會還在臺商投資區綜治中心設立“法學專家工作室”,常態化為臺企臺胞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并聯合公安機關探索創設“警律護臺企聯動示范點”,為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不斷積累好經驗,開辟新路徑。
“全省法學會要緊緊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持續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進一步依托綜治中心等陣地建好、用好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推動法學會工作不斷走深走實,努力為建設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平安福建法治福建注入法‘智’力量。”福建省法學會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