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雅安的熊貓抬眸凝望,臺北101大廈化作數字“16”躍入膠片光影,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對話,正以主視覺畫面為幕布悄然上演。隨著6月6日第16屆兩岸電影展之臺灣電影展在四川雅安啟幕在即,承載匠心巧思的主視覺畫面正式亮相,用視覺語言譜寫兩岸電影交融的序章。
至今,歷經十五屆的兩岸電影展之臺灣電影展已持續在大陸成功舉辦。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選址四川雅安作為舉辦地。本屆電影展延續“品光影臺灣,游魅力雅安”這一主題,旨在傳遞兩岸電影人攜手探索文化根脈、共塑時代精神的藝術理想,彰顯中華文化在交融中煥發的生命力與美學價值。主視覺畫面緊扣這一主題,以遞進式空間敘事構建起兩岸文化對話的橋梁。
主視覺畫面前景中,大熊貓凝視青巒的畫面極具感染力。作為雅安的生態圖騰,熊貓憨態可掬的形象承載著兩岸對中華文明基因的共同珍視;身旁層層疊疊的茶田如綠色綢緞鋪展,訴說著人文傳承的生生不息。藍綠色的膠片虛影若隱若現,既呼應“光影”主題的流動質感,又巧妙凸顯了電影藝術作為文化互鑒載體的獨特屬性,讓自然與人文的交融在方寸之間詩意呈現。
中景與背景的巧妙設計,形成了跨時空的意象交響。臺北101大廈的剛勁輪廓與電影膠片卷軸的柔韌曲線,通過黃金比例構圖交織為抽象化的數字“16”。這一設計既精準呼應第十六屆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盛會的時代節點,又以幾何符號構建文化紐帶的雙向聯結。陽光穿透建筑與膠片的結構間隙,在茶田與熊貓面頰投下斑駁光痕,寓意臺灣電影文化對雅安的藝術啟迪,以及兩岸創作能量的共振共生。畫面中,傳統山水畫的皴擦筆觸與迎客松的虬勁姿態,將東方美學意境注入現代視覺框架,昭示兩岸電影人以開放胸襟延續文化根脈、以創新思維書寫當代敘事的共同追求。
從設計風格來看,主視覺畫面采用“新東方主義”視覺語法,以解構與重構手法平衡傳統與現代。水墨氤氳的灰調基底,盡顯深厚的文化底蘊;局部點綴的光斑,象征電影工業的璀璨創造力;數字“16”的極簡線性表達,則賦予畫面科技美學的未來感。通過負空間留白、虛實墨色漸變等手法,形成虛實相生的空間韻律,彰顯“光影”主題下文化流動的哲學意蘊。
這張主視覺畫面的價值,早已超越普通宣傳物料的范疇。它以電影為棱鏡,深度解構兩岸文化基因,通過建筑與自然、膠片與水墨、數字與手繪的多維對話,搭建起跨媒介的文化解碼體系。既生動展現雅安的生態人文魅力,又凸顯臺灣電影的創新活力,最終以視覺藝術的形式,完成對“中華文化共同體”的當代闡釋,為兩岸文化交流樹立了全新的美學標桿。
第16屆兩岸電影展之臺灣電影展主視覺畫面的公布,不僅點燃了人們對即將到來的電影展的熱切期待,更讓我們看到了兩岸電影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景與無限可能。6月6日至11日,讓我們相聚雅安,沉浸于光影交織的魅力之中,共同見證兩岸電影文化的精彩交融。(供稿/圖:雅安市委宣傳部 戴富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