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創首發|藍字計劃
雖然沒法盼來提早發工資,但我依然要恭喜你,盼來了再次提前的618.
不過比起 618 提前這件事本身,大家更感興趣的還是 iPhone 16 Pro 128GB 迎來大降價,疊加國補之后,某東平臺的售價低至5499 元;比起 7999 元的官方定價低了足足 2500 元,價格已經和 iPhone 16 坐一桌了。
5 字開頭的 iPhone 16 Pro,試問誰看了不迷糊。
不得不說,庫克這波清庫存的操作確實高明。神價一出,128GB 的缺點仿佛已經不再重要了,全配色賣斷貨。截圖的時間是 5 月 14 日,下單的預定發貨時間已經推遲到了 7 天后的 5 月 21 日了。
能低價買到 iPhone16 Pro 的朋友我當然替你開心。但還有更多的朋友面對這“好價”猶猶豫豫的,畢竟在這個時代,128GB 真的夠用嗎?
我能理解這些朋友的擔心。畢竟隨著第一批入手的人陸續到貨,小紅書、貼吧等社區吐槽 128GB “比預想還不夠用”的聲音多了起來。
大家覺得蘋果手機好用,最大的基本盤是系統流暢不卡頓;而現在這個 128GB 的小容量版本,除了 “容量不夠用”外,更麻煩的還在后面。
iPhone 也卡了
最糟心的問題顯然是,小容量的 iPhone 「更容易卡頓」了。
戲說不是胡說,這可不是我亂說的。雖然在國內控訴 iPhone 卡頓的較少,但根據國外網友們的吐槽,iPhone 在存儲空間接近用滿或者已經用滿之后,的確會顯著地出現卡頓問題。
比如蘋果的老家、iPhone 的大本營美國,無論是 redit 還是蘋果官方社區,都有不少帖子吐槽各個版本的 iPhone “slow”。
|討論 iPhone 15 卡頓的帖子下,有接近 900 個“Me too”
|吐槽 iPhone 卡頓的帖子五花八門
上面這個 iPhone 15 Pro Max 的機主,他說它512GB 的手機存儲空間接近用完的時候,哪怕系統是最新的、沒有留存后臺,但依然出現打字不跟手、軟件打開緩慢、觸屏操作遲鈍等問題。
其他用戶的訴苦大體都差不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結下來,他們的手機變卡,是從手機存儲空間漸漸被填滿開始的。
實際上,iPhone 的存儲系統在設計上與電腦上的 SSD 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它們同樣使用了 NAND閃存作為存儲介質、都采用了基于 PCIe 接口和 NVMe 協議的存儲方案,并且都采用了「SLC 模擬緩存」機制。
而 iPhone 容量不足之后會變卡,就和「SLC 模擬緩存」機制有很大關系。
流暢的幕后功臣
手機存儲數據的機制這里先就此略過。大家只需要知道,電腦也好手機也好,數據會寫入在 NAND 閃存(NAND Flash) 的存儲單元中;而閃存又可以分成SLC、MLC、TLC、QLC四種。
SLC(Single-Level Cell),是指每個存儲單元僅存儲1 比特數據(0或1),通過單一電壓閾值區分狀態的閃存。
而在MLC(Multi-Level Cell)中,每個單元存儲的數據就會變成 01、11這樣的 2比特數據。以此類推,TLC(Triple-Level Cell)是每單元存儲3比特數據,QLC(Quad-Level Cell)是每單元存儲4比特數據。
SLC、MLC、TLC、QLC 這四種閃存中,讀寫速度依次遞減(SLC 最快)、使用壽命依次遞減(SLC 最 長)、存儲容量依次遞增( SLC 最少)、成本依次遞減(SLC 最貴)。
現在的問題是,絕大部分iPhone 手機都采用了 TLC 的閃存,超大容量款還可能用上了 QLC,這兩種類型的閃存成本低、容量大,但寫入速度真不算快,最低時甚至只有500 MB/s,和最快的SLC有著兩到五倍的速度差距。
SLC 速度快,那為什么不用?因為SLC 就像占地面積超大的豪宅,手機內部空間寸土寸金,它可存儲數據更少成本又高,性價比完全比不過 TLC/QLC。
因此才會有 「SLC 模擬緩存(SLC cache)」機制。它結合了SLC 和 TLC 各自的優點,把一部分的 TLC/QLC存儲單元合并到一起,模擬 SLC 模式運行;每次只記錄 1比特數據,寫入速度超快的,手機上最高可達3000 MB/s。
手機存儲數據,就好像我們往方格紙上寫字;SLC 緩存是超大的方格,雖然一頁紙能寫進去的字不多,但寫起來的速度超快;TLC/QLC就是超小和超超小方格,每寫入一個字都非常費勁,但在同樣尺寸的紙上能寫入更多的字。
所以「 SLC 模擬緩存」機制,本質是合并紙上的一部分小方格為大方格,提高寫字速度。
寫入的數據先放在 SLC 緩存中,等手機靜止、空閑或者低負載的時候,再在后臺異步轉移到 TLC 或 QLC 的存儲區域中,就可以讓數據寫入速度更快,還不耽誤存儲大量數據。
系統、應用和存儲介質之間的數據交換速度快了,不需要“等”了,手機自然就更流暢了。
因此,上述概念中譯中的結論是:手機想要流暢,有足夠多的存儲空間用來模擬SLC 緩存、確保寫入數據時能全部寫入到SLC 緩存區域是關鍵。
但這個 SLC 區域始終是模擬出來的,容量大小會隨著主存儲區域剩余的可用空間變化而變化;如果 SLC 緩存區域太小,一次寫入的數據量超出了SLC緩存的上限,寫入速度就會打回原形。
也就是說,理論上更大容量的手機,用于模擬 SLC 緩存的空間更多,高速寫入更從容;小容量手機不僅會出現 SLC 緩存區域太小、太容易寫滿的情況,甚至還可能沒有空間來模擬 SLC 緩存。
另外,不要忘記手機系統也是存儲在閃存中的,iOS 的正常運行需要一定的可用存儲空間來創建臨時文件、緩存數據和執行其他任務。
沒有SLC緩存,數據交換速度就會大幅下降, 肯定會影響流暢度,繼而出現應用程序不斷卡頓、崩潰甚至無法打開等問題也不奇怪了。
那預留出來用于模擬SLC 緩存的空間,應該留多少呢?根據媒體的建議,至少應該預留15%至25%的空閑空間;最極端的,至少也得留出 1GB。
考慮到現在微信、抖音、購物等軟件輕輕松松就能占據超過 60 GB,再加上保底40GB的照片、視頻、其他軟件和超過 20GB 的系統預留,如果你還買128GB的手機,恐怕為 SLC 緩存擠出 5GB 的空間都非常捉襟見肘了。
是的是的,我知道有 iCloud 這么個東西,但每個月要額外花錢不說,還只能上傳相冊中的內容,加上每次用圖時都需要從云端下載,用起來是挺麻煩的。
潛在風險
當然,有人會說了,手機儲存空間滿了變卡了,只要刪除一些內容騰出一點空間就好,又不是不能用;但棘手的是,有些問題,刪除內容騰空間是治標不治本。
比如,同樣類型(比如都是TLC)的小容量閃存,就是比大容量的更“短命”。
這個“短命”,是物理意義上的。上面我們提到的存儲單元,是像壘磚一樣封裝在一起的;一整面的單元組合起來就是“頁(Page)”,多個頁組成就可以組成“塊(Block)”,塊與塊的壘加,就成了“芯片(Die)”。
數據的寫入操作通常以頁為單位進行,擦除操作則以塊為單位進行。一旦剩余的存儲空間不足,系統需要頻繁地進行「垃圾回收」操作,即復制、移動和重寫數據,以騰出可用空間。
這個“重復造輪子”的過程就是閃存芯片的「寫放大效應」,最終實際寫入的數據量數倍多于用戶請求寫入的數據量,這樣頻繁又大量的數據寫入不僅會浪費性能資源降低寫入速度,甚至會降低閃存芯片的壽命。
一個存儲單元的壽命是有限的,只能承受一定次數的數據寫入和擦除。特別是 TLC/QLC 這樣壽命本來就比SLC/SLC閃存短的,再經過寫放大效應的折騰,更短命了。
而理論上大容量的手機擁有更多的存儲單元,可以將數據寫入的負擔更平均地攤分開到更多的單元中,能最大限度發揮「均衡磨損(Wear Leveling)」技術的優勢。
|TBW,Total Bytes Written,總寫入數據量,數字越大越耐用
當然,即使是TLC閃存的iPhone手機,存儲單元的理論寫入壽命最低也有500次,而128GB的TLC閃存芯片總共有約341.3億個單元,哪怕一天全盤擦寫一次,到達寫入壽命上限也得要一到兩年。
姑且認為「128GB 閃存壽命相對256GB 更短」在實際使用中沒有影響好了,但另一個缺點:128GB的閃存性能相對256GB更差,更讓一些用戶介意。
隨便找一個固態硬盤的詳情頁就能看到,同樣類型的閃存(都是TLC),規格最低的性能最差。
再有國外網友做的測試,剛到手的新機,128GB的iPhone 14 Pro Max閃存性能就已經比不過256GB的版本了。
|寫入速度128GB VS 256GB——870 MB/s VS 1446 MB/s
這個性能差距,在存儲空間被塞滿之后還會繼續放大。
我們來復習一下,同類型的閃存里,更大容量意味著擁有更多 NAND 通道、更高的數據吞吐量、更充裕的 SLC 緩存區域和更大的預留空間(Over-Provisioning)。
數據的寫入本質就是一個數據從 A 到B 的過程,當擁有更多的連續空閑塊時,寫入數據是最高效的;而容量更大的手機,連續空閑塊的數量肯定更多。
新機剛到手時可用的存儲空間足夠多,不同容量機型的性能差距還不會很明顯;但隨著存儲空間的不斷減少,連續的空閑塊變少,寫入操作可能需要在多個非連續的塊上進行,系統需要反復查找可用空間并進行數據整理,最終呈現給用戶的,就是延遲和卡頓了。
時代的眼淚
其實今天手機存儲空間不夠用,已經沒法靠“省吃儉用”解決了。隨著 App 體積的越來越大,應用軟件的安裝包體積已經向 500MB 甚至 1GB 邁進,一些主流游戲在下載完整資料后甚至能超過 10GB。
早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根據安兔兔的數據,256GB存儲的智能手機已經以超過50%的占比成為用戶首選;512GB 容量的占比達到30.2%,位居第二。
就像當年蘋果先干掉 64GB,后又在iPhone15 Pro Max 上干掉 128GB,其實蘋果也知道128GB 是不夠用了。
在國產手機這邊,更是只要超過 2000 元的手機通通 256GB 起步,128GB的版本都是千元機才會出現的SKU。
128GB 的 iPhone 已經是事實上的明日黃花。由于今年參加了國補, iPhone 16 Pro的價格比去年同期的iPhone 15 Pro 還低了 500 元,只按照價格來看的確是歷年同期的低點。
不過如果要說蘋果“發善心”那也大可不必。
今年的價格這么低,一大原因是在之前的價格下,iPhone 賣得是真差。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80萬部,同比下降9%,在前五大廠商中是唯一出現下滑的品牌。
另外,多個數據統計機構都表示,蘋果的市場份額從上一季度的17.4%下降至13.7%,排名第五,落后于小米、華為、OPPO和vivo等國產品牌。
對現在的蘋果來說,產品力已經稍顯落后了,除了大降價也沒有什么好方法了。
128GB 的iPhone 16 Pro除了便宜,就沒有太多其他的優點,存儲容量太小,核心的續航、影像等都沒有很好的表現。它就是典型的“糖衣炮彈”,看著好吃,但吃起來要命。
除非,真的“非 iPhone 16 Pro 不可”或只打算用它過渡,要不然趁著 618 大促,咱們還是看看別的手機, 或至少看看256GB版本的iPhone 16 Pro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