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曝光5名間諜!出賣我國新戰機,資助反華組織,各個不容原諒。2025年5月,國安部2天曝光5起間諜案,網絡直播、學術教授、售貨員,可以說曾經忽視的行業,都開始出現信息安全風險,由不得我們不重視起來。
隨著時代發展,這些海外間諜也開始有著新的作案手段,所幸檢察機關同樣經歷了升級革新,首先是網紅直播當中的問題,國安部精準定位間諜劉某的直播間并將其逮捕歸案。
根據調查,劉某沒有意識到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被海外勢力所蠱惑,接受其免費升級直播硬件的好處,然后專門拍攝中國新型戰機畫面,確認無誤后,國安部當即將其逮捕歸案。
而曾經被劉某傳出的畫面,已經讓某些境外機構利用建模技術重新復刻,對中國軍事信息安全造成了消極影響,所以直接被當成了典型間諜案發布。
其次是高校實驗室教授帶著學生一起參與間諜活動,對大部分來說,學術間諜或許是最為熟悉的一種,他們往往憑借自身能夠接觸高端技術的便利,然后將手中的信息發出去。
海外間諜機構給這些學術人才的好處費也是正和心意,承諾讓他們的論文登上某些頂級期刊,從這里也能看出,現在國外一些期刊的權威性屬實值得懷疑。
所幸這名學術教授還沒盜取什么文件,就已經露出馬腳被警方逮捕,至于第三個人更為隱蔽,本來是想著投資賺錢,結果不經調查,投資了反華組織,幫助間諜監控中國邊疆軍事基地。
根據國安部聲明,這名投資者是一名銷售員,通過觀看短視頻了解了這家組織,雖然他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歸根結底還是主動加入了該危險組織謀取利益。
這種完全罔顧底線的行為自然不被認可,所以遭到了懲處,而第四個是一位在校學生,很多人可能對此感到疑惑,一名普通學生如何從事間諜工作,其實網絡時代起到關鍵作用。
對比以往,間諜的形式早已發生劇烈變化,拿這名在校學生來說,他“翻墻”出去開始觀看外網反華宣傳,之后為了博人眼球,將這些內容添油加醋直接發布傳播。
國安部鑒于他主動認錯,所以僅進行批評教育,沒有從嚴處置,最令人吃驚的第五人,只是一名普通的果農,他在網絡上收到留言,對方對當地的改良種子十分好奇。
這名果農也是好心腸,當即給那人發了一袋種子過去,誰曾想這袋種子到了海關,收件人寫著海外實驗室,目的是破解中國的抗旱基因技術,這樣的結果確實讓人對信息安全更為警惕。
回顧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海外國家針對中國的間諜行動是沒有中止過的,甚至在這些國家的對外戰略中排在前列,所以必須拿出更謹慎的態度應對。
當然,隨著國安部監管行動越發迅速,間諜活動已經難以隱匿身形,一旦選擇這樣的危險行動,那就要做好承擔后果的準備。
參考資料:
網絡主播直播戰斗機引來境外間諜,國安部披露丨環球網
#律艦帶你創作優質微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