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有這樣一個地方,抗戰時期是中國的后方,新中國成立后是三線建設的后方,如今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又被定義為國家戰略腹地,這個地方就是四川省。在不同時期,四川為什么都能夠成為國家的戰略大后方?不僅僅是因為四川位于內陸,位于西部,還在于綜合層面上,四川的優勢是其他西部省份無法比擬的。
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四川的各項發展更是為戰略腹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天然氣占比規模超25%
四川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總儲量40萬億立方米,占全國資源總量的25%以上。截止到2024年底,四川天然氣的年產量突破了100億立方米,累計生產的天然氣突破了1100億立方米,探明的地質儲量超過了1萬億立方米。
20多年的時間,四川天然氣的年產量從0逐步突破了100億的大關,每年出產的天然氣更是成為全國能源布局中的關鍵環節,超過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從四川源源不斷的送往了華中和華東地區。截止到去年,四川全省的大中型氣田有6個,累計生產的天然氣超過了626億立方米,連續20年產量穩定在20億立方米以上。
因此,從能源供應的角度看,國家如果失去了四川,能源格局勢必會被徹底打亂。
尤其是現在全世界都在逐步拋棄傳統的煤炭能源,在綠色環保層面的推動上,天然氣已經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引擎,而我國有四川這樣一個巨大的寶盆,也就完全不用擔心未來在這一層面上會被制約。
川氣東送在國家能源戰略格局中至關重要。比如位于廣元市的一個氣源地,每年可以處理天然氣40億立方米,凈化后的天然氣規模達到了34億立方米,同時還能出產硫磺30萬噸,這些出產的硫磺又能被廣泛用于化肥生產以及其他工業原料,從天然氣供應再到廢氣利用,實現了綠色循環。
每年四川向沿海城市供應的天然氣超120億立方米。與此同時,四川和重慶兩地也是國內天然氣用氣覆蓋率最高的地區,城市燃氣的普及率超過了95%,使用天然氣的人口超過了4000萬。很難想象,如果國家失去了四川,我國在能源供應以及綠色低碳轉型領域將會遭受多大的損失。除了向全國供應天然氣以外,四川的電力也占據著半壁江山。
水電裝機量全國第一
四川位于我國最長河流長江的上游,除了長江以外,四川省還有多條其他大江大河,水利資源充沛,水電裝機量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新增的水利電力裝機超過了1000萬千瓦。
截止到今年1月,四川的水電裝機超過了1億千瓦,在全省的電力裝機總容量中占比達到了70%以上,在全國的水電裝機總容量中占比達到了23%,接近1/4。
這還僅僅是目前的裝機規模,從水利資源的潛力乃至利用上來看,四川省還有很多江河上的潛力沒有被發掘出來,未來水電的裝機量還會進一步提高。如此一來,四川每年產出的電力也將有很大一部分會輸送到中東部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電力供應,四川產出的電力將會和新疆產出的電力一樣,成為全國能源供應格局中的關鍵一環。
電力供應和天然氣供應從本質上來說是一致的,同屬于能源供應。四川作為我國的大后方,能源格局充沛,而且在供應上的穩定與延續又能完全保證其他地區的穩定使用。對全國的經濟發展來說,這相當于壓艙石的作用。
根據四川省的電力發展規劃,下一步還要繼續完善電力系統,除了繼續發展水電以外,也要進一步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的裝機量。
按照規劃,今年四川全省水力發電的占比將從原來的77.8%調整為64.1%,風力發電的占比將從4.6%調整為6%,光伏發電的占比將從1.7%調整到13.3%。從上述規劃就能看出來,四川下一步也要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未來再結合水力發電,這三種類型的電力生產規模將會成為四川的主要發電模式,在能源供應的格局上也將開啟新的發展階段。
以上是能源的情況,而在畜牧業領域,四川對全國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生豬出欄量常年保持全國第一
多年以來,四川一直是全國的生豬養殖大省,每年的出欄量一直保持在全國第一的水平。2023年,四川全省的生豬出欄一共為6662.7萬頭,比2022年增長了1.7%,四川之所以能成為養豬大省,跟當地適宜的自然條件密不可分。
具體到不同的地區,南充、宜賓、梁山、達州、成都是幾個生豬出欄量最高的地市,占據四川全省出欄量的38.37%,其余的生豬養殖規模均勻的分布在四川的其他地區。四川是一個巨大的盆地,四周環山,中間地勢平坦,為生豬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生豬出欄量高,大量的四川豬肉主要供應全國市場。每年四川的豬肉主要調運到東部沿海的省份以及北方省份,而且由于省內的豬肉供應充足,四川豬肉價格也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養殖的角度看,四川盆地沃野千里,水源豐富,周圍的山地地形更是成為了防疫的天然屏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隔絕外來疫病的傳入,生豬疫病的發生率相對較低。由于四川氣候適宜,植被茂盛,這也給生豬養殖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四川的氣候冬暖夏熱,也有利于豬的生長和繁殖。最為關鍵的是,生豬的養殖也離不開糧食的充足供應,四川也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省。
唯一的西部產糧大省
2024年,四川的糧食總產量為726.8億斤,這比2023年增加了8億斤。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不過,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四川省并不是主要的產糧大省,糧食產量在全國排在第九位。但微妙的地方在于,四川卻是全國唯一的西部產糧大省。
目前,排在四川前面的產糧大省分別是黑龍江、河南、山東、吉林、安徽、內蒙古、河北、江蘇。其中黑龍江、河南和山東3個省份的糧食產量都突破了1000億斤的大關。不過,從整體上來看,這些產糧大省全都位于我國的中部和北方地區。
從全國的范圍來看,四川是唯一一個西部地區的產糧大省,而在南方地區,除了江蘇和安徽以外,四川在南方產糧大省中的地位也很突出。這就是為什么從全局的角度看,四川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地位也是至關重要的。
截止到去年,四川全省的糧食播種面積為9608.9萬畝,比2023年增加了2.9萬畝,這一規模在全國排名第七。所以,從種植面積的角度來看,四川省的糧食地位在西部地區也是絕對的主導者。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其他產糧大省主要種植主糧等農作物,四川還是全國重要的油菜種植大省,每年油菜的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這主要是為了保障食用油的供應。所以從農業整體的角度來看,四川在全國的糧食供應環節也相當關鍵。有了能源和糧食,還有充足的電力,再加上人口眾多,四川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國家的戰略腹地。
戰略腹地的作用就是產業備份
抗日戰爭時期,四川是國家的大后方,重慶更是做過國家的戰時陪都。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作為中國的戰略腹地,西南地區可以為全國的產業提供備份功能。這就是為什么新中國成立以后,三線建設主要是在西南地區展開,尤其是在四川展開。而從去年開始,國家又在系統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向西部轉移,四川作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腹地,其作用就更加凸顯了出來。
按照國家提出的規劃,四川未來的發展就是要依托傳統的制造業優勢,從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層面服務國家的整體戰略,要和中東部尤其是沿海地區的產業新布局做好對接。也就是說,未來強調的是協調發展,而且在協調之外,大量的產業也會向四川這個戰略腹地轉移和傾斜。
比如航空裝備制造、動力電池生產以及清潔能源的供應,在這些層面,四川的優勢相當明顯,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的規模在西部地區也位居第一。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上,四川的經濟開發量以及技術開發量還要向著縱深領域發展。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戰略腹地的作用就是在產業上做好備份,東部一些產業要轉移到四川,東部一些產業的供應鏈要和四川做好對接。這樣的發展格局是有針對性的,而對四川來說,也將是未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結語
綜上所述,四川的地位在全國相當關鍵,既要向全國供應能源和糧食,同時也要承接中東部地區的大量產業,所以這個人口大省在全國整體的發展中始終處于最關鍵的節點。
甚至可以這么說,沒有四川這個大后方,一旦國家出現什么巨大的變故,我們就沒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緩沖空間,但也正因為有四川省的存在,我們的緩沖空間才能如此巨大。
參考資料: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深耕四川盆地,建設百億氣田》 人民日報 2024年12月24日
《四川省電力裝機總量近1.4億千瓦,水電裝機量居全國第一》 界面新聞 2025年1月21日
《2023年四川生豬出欄量保持全國第一》 四川農村日報 2024年1月19日
《糧食產量726.8億斤對四川意味著什么?》 四川日報 2025年1月17日
《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大局中,四川有何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 四川日報 2024年5月20日
《承載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新三線建設將開啟?》 第一財經 2024年4月1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